每種競技都有游戲規則,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協會或聯盟,聯盟到底為了什么而存在,我相信至少有這么幾點,滿足聯盟成員共同需要,保障聯盟企業共同利益,在市場競爭中,減弱負面影響,保護行業產業、支持企業增強競爭力等作用。時隔上一屆的IFC展整整一年,臺灣數字標牌多媒體聯盟(DSMA Taiwan)在秘書組(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的統籌下,第三次出席盛會陣容更加強大,數字標牌產業如今處在什么樣的狀態?聯盟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市場契機呢?...借展會之際我們有幸采訪了聯盟副會長王先生(以下簡稱王副會長)就時下熱點問題進行了交流。
臺灣數字標牌多媒體聯盟扮演的角色與價值
臺灣數字標牌多媒體聯盟已經邁入第9年,在9年前就能看出數字標牌是一個分散的產業,里面有硬件和軟件,更有系統集成商、網絡服務商等等。行業需要提供一個平臺,讓不同的廠商在這上面做交流,最終形成一個生態圈。原因很簡單,每個角色進來就要進行各方協調合作,聯盟9年來一直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到今天已有200多家廠商加入到聯盟。王副會長坦言,同時我們也會扮演好生態圈企業的角色,讓大家能夠分工合作,把各企業利益最大化。
臺灣的一大特色就是分工合作,從早期的電子產業發展到現在的數字標牌,一家公司沒辦法在這個產業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共同解決,共同創造價值。
除了商機以外,另一個就是產業的前沿資訊。在IFC的展廳DSMA Taiwan有兩場的DSAsia Forum,且邀請了一些國內外意見領袖來解讀行業當下處在什么樣的狀態、下一步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等等,幫助企業為下一個風口預先準備。同時將本土資源向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各國進行傳播,讓整個亞洲區域的生態圈企業進行交流碰撞與發展,不同于消費性產業的閉環打造,數字標牌產業的各環節企業必須明確自身定位與目標,行業前景才可能被徹底挖掘。
數字標牌產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數字標牌產業正在慢慢進入成熟期。幾年前全球刮起了標牌風,整個產業發展特別火爆,其中最受益的就是本土企業,一大批從各行各業五湖四海的企業試圖刮分這個市場份額,確實很多企業嘗到了甜頭,但是盲目跟風的企業絕大多數“犧牲”在這個風口浪尖,王副會長對此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早期就是一些技術抗熱分子在拼創新,大家都在拼誰的不一樣,市場只在看一個穩定的產品,完整的方案。這兩年慢慢在做一些系統的合并,如現在有很多智能屏、智慧屏的產生,顯示屏不再只是一個播放裝置,它也可以集成電腦設備,所以屏被賦予了更多的附加價值,大家會看到這個產業鏈被壓縮。未來智慧化、智能化將持續發展,變的是一個服務渠道。從買到用的那一瞬間就是服務的開始。
從單屏到更大的屏,未來數字標牌不只是屏放一些內容就完了,這個屏只是一個工具。數字標牌其實是用數字標識去改變空間。達到更高的效益,包括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零售,這些都是數字標牌造成的結果更會讓數字標牌的價值一直往上提升。聯盟能夠很容易的把系統集成代入,讓屏擁有更多的功能,這個也是未來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臺灣數字標牌多媒體聯盟任道而重遠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到彩虹,數字標牌產業經過了多年的洗禮已經逐漸步入規范發展的軌道,而聯盟的職責就是發現問題、發現機會、創造價值等。如何發現問題呢?王副會長說比如醫療解決方案,醫院怎么用數字標牌,很多企業不管客戶的體驗,沒有真正解決實際的問題,達到資源更妥善的應用。在現實的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小孩在醫院看病一定會有哭鬧現象,怎樣用解決這一問題呢?比如可以在醫院里用大屏做一些互動的場景,播放一些具有互動效果的內容,與屏幕內的場景進行互動等等。
以前是在一個空間放屏,現在是在街頭巷道里放屏,基于從更高端的角度看這個資源調度,不管是交通還是公共服務資源或者緊急疏導等這些都是在解決實際的問題,在解決實際的問題的時候,屏的單價變的越來越不重要,這個方案解決了什么問題,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價值等等都是下階段企業應該考思考的方向。
后記:
私下王副會長也透露了聯盟跟IFC展會合作取得的一些成果,IFC用戶群體不僅有國內的廠商還有歐美、日本等,他表示合作的3年里,首先讓聯盟會員有機會聯合的展出機會;其次在去年第一次辦論壇就吸引了大約大批觀眾,經過一年的協調準備,今年人數更多,DSMA聯盟已經慢慢發展成為一個亞洲性論壇。第三這個展會能夠給我們正面的反饋信息,讓聯盟有機會不斷擴張平臺。第四把國內好產品好解決方案傳播出去的同時,也能夠將國外先進的技術引入國內,聯盟將做好國內外企業銜接的橋梁,幫大家擴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