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全年科技產業風向標的美國CES展會再次準時開展:5G、AI、AR、IOT等概念依舊燁燁生輝之下,消費者也發現2020年“全新”的“東東”越來越少。這種格局也深刻影響到彩電產業的“創新上”!
每一個都足夠“硬核”的彩電創新
2020年CES展會彩電創新“必選”項目當然是8K——創維、TCL、海信、三星、LG等等,全球市場份額前位的品牌,幾乎都在推出和宣傳8K產品。而且與往年比較,65英寸8K正式登場。面板方面,55英寸和58英寸8K也已經箭在弦上——小尺寸8K的好處顯而易見,面板和彩電企業都說了“會更便宜”。
彩電顯示另一個足夠硬核的技術是mini-led背光源——讓HDR分區背光從幾十、幾百、到幾千、幾萬分區的跨越。而且,是不是要用RGB LED、是不是要用嶄新的QLED量子點材料、是不是TCL華星光電推出的那種TFT驅動的LED背光源……等等“可選擇的貨架性技術”讓同樣是mini-led也可以千奇百怪。其中,三星的陣容、TCL的技術成為行業焦點。
另一個彩電創新重點是新體制電視機:OLED、激光電視、Micro LED等等。
OLED電視上LG繼續抗大旗,創維是大副。OLED電視主導色彩、超薄體驗。而且LG承諾在2019年因為大尺寸化導致面板供給端乏力之后,2020年廣州線會沖量,行業企業會得到更多彈藥支持。所以,OLED板塊,企業們都紛紛認為2020年將是重要增長年。這方面,夏普也加入了概念之爭,柔性卷曲OLED、三星也帶來了QD-OLED路線圖。但是,二者短期還不是貨架產品。
激光電視上,海信、LG依然扛大旗。尤其是海信的RGB三原色、主流彩電尺寸激光產品上創新不斷。2020年CES展會海信還推出了可卷曲屏幕的70英寸激光電視,進一步適配“小戶型大屏幕可收納”的消費需求。LG方面則展出主要集中在2019年的新品技術“無色輪”激光電視產品上。
Micro LED領域,三星繼續擔綱:該款命名為“Wall”的Micro LED電視新品的尺寸包括75、88、93、110、150和292英寸——消費者可以看到,三星WALL產品已經學到了海信激光電視的精髓:實現全尺寸化。Micro LED產品上,國內品牌康佳在2019年進行了大力布局,利亞德和阿爾泰兩個實力廠商突破了巨量轉移技術。甚至,阿爾泰曾經展示的0.38毫米間距LED產品,可以實現55+英寸產品的4K化。利亞德更是將百英寸4K產品的初始報價壓縮到了79999元。
多元的技術、多元的產品,彩電為主的家居顯示在2020年CES上不缺乏創意和誠意:尤其是華星光電的TFT驅動MINI-LED背光、京東方和海信的雙CELL液晶電視,更是將傳統液晶技術的“應用創新”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當然也有LG等推出數年的柔性OLED電視——今年的形態是折疊,這種“長期以來缺乏市場突破”的創新繼續發光。
同時彩電與智能應用、AIOT、5G概念結合,也在創造“用上”的創新:包括芯片、傳感器和APP都成為重點。但是,即便如此“硬核”元素甚多,行業人士還是感覺“不過癮”:因為,第一“全新”太少、第二“走量”低能!
2020年CES展會,彩電的問題
“五花八門”的創新下,絕大多數都是往年“舊酒”:比如,OLED產品和柔性技術,都已經是N年的“牛夫人”。QLED和8K技術更是“持續5年以上的熱點”。
即便是mini-led背光源和Micro LED電視這類突破時間點主要在2019年的新產品,概念上也是已經有5年以上、產品技術上繼承于小間距LED大屏體系。具體的產品技術指標上,更是2019年成果的“二次參展”。尤其是“無邊框液晶技術”,認真追究其窄邊技術起源,都可以上溯到10年前的液晶拼接墻產品……
“創新不新”這是2020年CES展會彩電產品的一大特征。行業專家表示,百花齊放的本質是“技術過剩”:彩電顯示行業如何應對技術過剩的挑戰,現在還沒有答案。所以,更多的廠商必須“撐起門面”,概念無論新舊都要不斷拿出來拼一拼!
另一方面,創新產品不走量,這是更大的問題:8K、Micro LED電視、mini-led背光源、激光電視、雙CELL等等都是窄眾產品。即便是呼喊了N年的OLED電視,也只是數百萬臺的規模——比較整個彩電行業2億以上的全球容量,CES展會上占據絕大部分展位面積的彩電產品,完全扛不起“銷量大旗”。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2019年小米電視憑借低價格(這一點小米也承認,否則也就不會有所謂的高端轉型之說),獲得了中國市場千萬臺的成績,以及海外印度市場不菲的戰績,在全球彩電業的排名僅用2年時間就成為“迎頭趕上”的大拿!反觀傳統彩電業的大牌,尤其是高端高價產品豐富的日系企業則“青黃不接”:2019年夏普丟了半條命,索尼也排位明顯下滑。
走量、走心、走品質、走價格似乎要比“拼技術”更能撬動消費者的購買力。關鍵原因就在于“技術過剩下”,低價格產品并不意味著“品質不高”以及“不堪用”。
當然,行業還是在“幻想”彩電業的消費升級:例如夏普說8K電視2020年成長10倍。也許在8K小尺寸趨勢和價格下降下,這會成為事實。但是,吸引力更多的應該是8K價格更低,而非8K本身:事實上,大多數消費者的4K電視都還不知道“做什么用”。廣電系統,4K尚未普及,而8K壓根沒有普及的計劃:8K是廣電系超高清規劃的“高端補充”。
綜上所述,很多觀察人士指出,2020年的CES展會,從顯示技術角度看,是彩電行業的一場災難:因為企業拼老命整出來的硬核科技,卻顯然救不了企業的市場。反而是智能電視和5G+技術之下,非顯示的技術和應用,更受關注。這種局面考驗著“彩電作為顯示”的本質,還能“升級”多久。
CES2020風向標:走量還要看“硬價值”
如果從“帶量”角度看CES2020展會的彩電陣營,核心的方向卻也非常明確,即“大”為中心的顯示變化和智能AI為中心的“功能”變化。
無論是8K、QLED、OLED、激光電視、Micro LED等等技術,甚至包括MINI-LED和雙CELL無一不與“更大的畫面”結合。2020年CES展會,彩電產品主流展品都是70+以上的產品。特別是京東方、華星光電憑借上游10.5/11代線的優勢在大尺寸上幾乎是“全力推進”。
有業內專家深刻的指出,例如HDR技術,同等的芯片、算法、背光分區,在40寸產品和100英寸大屏上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到了電影院的巨幕上體驗差異就更不一樣。可以說無論是超高清、超高對比度、超高色彩還原、超動態,每一個體驗升級都需要“大屏”為前提,才能盡善盡美。2019年國內彩電市場,在量價齊跌的背景下,70+以上彩電成長翻番,百英寸概念開始進入消費視野。激光電視、Micro LED等新體制顯示技術,更是專注于大尺寸市場創新。
除此之外,彩電應用技術,比如智慧芯片、APP、傳感器和5G技術的結合,也成為CES2020展會的熱點。功能革新被認為是彩電未來能夠走量的重要支撐點。例如華為的智慧屏產品,就主要以此為依托。同時,AIOT概念下,彩電的生態意義也在被加強,也渴望改變彩電消費的“選擇中樞”。
總之,2020年的CES展會,彩電企業的技術創新真的不少、技術含量不低,但是面對市場的時候卻更多的是“硬抗門面”:缺乏帶量能力。而真正帶量的智慧創新和大屏幕化,又仰仗上游廠商,非彩電企業自身能夠主導。這帶來了“大創新時代”的“大問題”——這也注定2020年全球彩電市場競爭絕不會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