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引起業界廣泛關注。作為首個文旅合一的五年發展規劃,其中呈現不少新內容、新趨勢,規劃中還特別提到加強文化和旅游裝備行業研究,支持開展基礎技術研發,提升企業設計制造水平。那么作為文旅相關裝備產業的音響燈光行業,還能從本次五年規劃中解鎖出什么新的發展機遇呢?
文化產業新布局
關于文旅產業新趨勢,《“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到:
加強區域間文化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鼓勵各地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形成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格局。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發展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雙城等文化產業群和黃河、長江、大運河等文化產業帶。
培育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集聚區。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鄉村旅游,推出一批文化內涵豐富、產品特色鮮明、配套設施完善、環境美好宜居、風俗淳樸文明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培育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集聚區。
完善紅色旅游產品體系,促進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推出一批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解讀: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反復被提及。重視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培育鄉村旅游業,正是我國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須舉措。而這也對文旅裝備產業提出了對等的高要求,率先創新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則將在這波發展中搶得一波紅利。音響燈光作為專業性極強的行業,在往后的發展當中,技術實力、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則將會與行業內實力較為普通的企業漸漸拉開距離。文化產業集群與文化產業帶將會帶動區域內協調發展,同時也會帶動音響燈光企業逐漸下沉到三四線市場,開拓更廣闊發展空間。
同時,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的興起也為文旅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更加細分化的市場需求將會催生出音響燈光行業更多新的專業化領域產品,從而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無論如何,廣泛被挖掘的文旅市場將為演出/燈光租賃商、工程商、系統集成商以及演出/燈光設備廠家等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音響燈光企業一定要把握機遇,克服困難,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生產出更多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好產品。
數字化
關于數字化,《“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到:
推進文化和旅游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北斗導航等在文化和旅游領域應用。加強文化和旅游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數據開放和共享機制,強化數據挖掘應用,不斷提升文化和旅游行業監測、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以信息化推動行業治理現代化。
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文化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各環節的應用,推進“上云用數賦智”,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發展數字創意、數字娛樂、網絡視聽、線上演播、數字藝術展示、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豐富個性化、定制化、品質化的數字文化產品供給。
推動演藝產業上線上云,鞏固線上演播商業模式。推動上網服務、歌舞娛樂、游藝娛樂等行業全面轉型升級,引導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推廣“互聯網+公共文化”,推動數字文化工程轉型升級、資源整合,加強公共文化機構和數字文化企業的對接合作,拓寬數字文化服務應用場景和傳播渠道。
加強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互聯網+旅游”,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發展。加強智慧旅游相關標準建設,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創新企業和示范項目。培育云旅游、云直播,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鼓勵定制、體驗、智能、互動等消費新模式發展,打造沉浸式旅游體驗新場景。
解讀:數字化是產業發展趨勢與疫情影響疊加的典型表現,疫情加速了數字文旅變革趨勢。近年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發展,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進行數字化產業轉型,而現在相對普遍的數字化是技術和應用方面,對專業音響燈光行業而言,基于網絡架構的數字化控制、無線信號傳輸以及系統整體操控的智能化,已經逐漸占據技術應用的主流。但是,數字化的本質內涵為,信息技術引導的系統性變更,絕對不僅僅只是設備與技術。
疫情使得企業遇到一系列如無法復工復產、銷售渠道受阻等問題,所以在進行產品與技術的數字化轉型之時,企業還應該著重培養整體的數字化思維,使得各項業務真正“聯接”,而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專業領域,對企業內部數字團隊和外部服務提供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們音響燈光企業需要培養公司人員,不只是技術人員的數字化思維,轉變工作模式,充分開放合作,統一提升在線營銷和業務發展的能力,更好地為數字文旅提供優質服務。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
關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到:
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銜接,加強資源統籌和共建共享,推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拓展服務功能。結合老舊小區和廠房改造等,創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書房、文化驛站、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發展城鄉流動文化服務,推進流動服務常態化,開展惠民演出、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
解讀:在專業劇場劇院朝著更為大型、專業化文旅綜合體方向發展的同時,一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小而美的文化場館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目前,上海就有一共80家演藝新空間,為觀眾呈現更多樂趣滿滿的藝術體驗。我們有了解到,有的音響燈光企業針對這一趨勢,研發出一些外觀更精致且可定制的專業優質產品。另外隨著流動文化演出的大力推行,不少音響燈光廠家著力推出更便攜的音響燈光,以及專門針對流動演出所需要的產品打包箱等。各音響燈光企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明確自身定位,根據現階段實力,深入市場,了解需求,同樣也能把握住屬于自己的發展良機。
文旅融合新業態
關于文旅融合新業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到:
促進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培育30個旅游演藝精品項目、100個線上演播項目、100個沉浸式體驗項目、100個數字藝術體驗場景。
建設60個區域文化和旅游消費中心城市,加強指導支持和動態管理。建設20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擴大夜間消費規模。
推進文化和旅游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推動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文化主題酒店、特色節慶展會等提質升級,支持建設集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等于一體的文化和旅游綜合體。
鼓勵在城市更新中發展文化旅游休閑街區;發展工業旅游;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建設具有人文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結合傳統體育、現代賽事、戶外運動,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間。
解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同樣賦予了文旅融合新業態更多發展可能,夜游項目作為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的產物,近些年來的迅猛發展無疑拓展了多媒體聲光電的應用范圍,也促進了產品的迭代升級,應用于文旅市場上的專業投影儀、功率更強效果更好的激光燈等產品不斷推出。
與此同時,夜游市場對燈光產品的需求和要求尤為顯著,而國內燈光市場依舊呈現“雜、小、亂”的發展格局,在未來,國內燈光廠家需得著重打造自身品牌,形成良好品牌效應,在注重產品品質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能力。而沉浸體驗產業,如此細小的一個產業在大規劃中被“圈”出來,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沉浸式文旅項目以及文化旅游街區的建設同樣對音響燈光產品與服務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