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網!”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在ICT開幕論壇上提到的。在這場論壇上,一共吸引了包括華為、浪潮、新華三、中國信科、愛立信、中興、英特爾、德勤等知名企業參與。雖說這次開幕論壇的的主題為“共筑數字新時代”,究其本質說的就是“萬物互聯”。但是我國目前的網絡架構至少50%以上都需要通過升級才能滿足各種海量信息的應用和傳送。如果把數字建設看成一場比賽,上半場的中國表現可圈可點,那下半場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一起來聽聽這些大咖是怎么說的吧。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發表主旨演講,指出工業互聯網進行到下半場,需要在普通互聯網架構上,增加另外一個網絡架構來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這個架構具有四個關鍵能力:按需定制網絡服務能力、確定性網絡服務能力、多云交換服務能力、智驅網絡安全防護能力。這個新的網絡架構迫在眉睫,且對于中國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若大家聯合起來、共同面對,中國成為制造強國這個夢一定能夠盡快實現。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無線網絡產品線總裁楊超斌指出,中國獨特的頻譜分配為中國5G網絡建設以及未來5G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但需要進一步提升覆蓋、提升網絡賦能、降低能耗,華為公司進行了5G驗證試驗。希望各廠商共同創新,推動5G事業健康發展。
浪潮集團副總裁林巍認為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的智能在承載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架構亟須重構,最后一公里中的融合連接和計算的新型基礎設施將是一個重構的重點和難點。在論壇現場,浪潮發布浪潮B5G戰略,表示未來將高度聚焦數字化轉型最后一公里,提供云網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運營事業部總經理何寧認為5G時代,toB領域內有兩個方面存在痛點:在網絡能力方面,云網安一體化支撐是核心,5G數字化綜合服務能力還有很大空間;在應用前景方面,規模復制、價值場景開發還有待提升。他分享了新華三利用5G技術在創新應用上、在賦能千行百業方面的實踐。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專家委主任陳山枝分享了中國信科在5G的性能提升、場景深化、技術前瞻三個方面的思考和實踐,并提出在5G技術標準演進過程中,企業將從2025年開始進入到6G的研究,開展6G轉型。
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物聯網卓越中心總經理托馬斯表示,愛立信認為中國是一個快速成長的新5G市場,可以去建設全覆蓋、全場景的基礎網絡;可以去利用自動化、人工智能開展智能、零接觸運營;在諸多領域可以讓5G服務于商業化的實現;可以建立起完整的生態體系,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愛立信將持續植根中國,更新產品線,提高成本效益,積極與運營商合作,加速應用的商業化。
中興通訊首席戰略官、高級副總裁王翔分享了中興通訊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并且提出在數字經濟時代,每個企業都要深度思考自己的業務流程、業務實現、能源損耗,以及在創新中虛擬和現實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通過關鍵要素組合產生價值,以形成一個多維的創新。
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網絡平臺部門總監亞洲市場開拓組織阮伯超表示英特爾在過去的10年一直提倡將所有東西云化,云化過程中,做網絡云化NFV虛擬技術。在2024年,未來2年、3年以后,有超過80%的核心網基本都會被云化、虛擬化。隨著網絡云化越來越多的時候,英特爾可以把很多AI能力放在里面,不管是在基站還是在核心網,要充分利用AI。
德勤中國傳媒和電信行業領導合伙人林國恩主要分享了疫情期間觀察到的九個有趣現象:
1疫情帶動了線上活動,包括在網上看視頻、看新聞、看電影;
2消費者受共享信息影像,沒有以前那么擔憂數據受到使用;
3民眾普遍支持政府使用數據來控制疫情;
4控制疫情手段有不同支持的度,比如熱敏相機支持率比其他手段高;
55G在不同方面得到消費者的認同認可;
6因為疫情原因,新興設備越來越熱門,消費者增加購買使用新的網絡設備;
7疫情加深了智能手機對生活的重要性;
8金融板塊在疫情驅動之下越來越成熟了;
9針對健康、游戲的APP也是我們消費者很關注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