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工業領域的全面數字化轉型,需要全場景的技術賦能;
推動AI在工業領域的規模化落地,需要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
去年10月,“商湯工業引擎”重磅亮相,面向工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廣泛存在的長尾細分需求,用批量化高質量的工業AI算法生產能力,為通往高端制造提供源動力。
日前,在商湯科技AI工業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大會上,商湯“智檢”平臺正式發布,植根于“商湯工業引擎”,為AI在工業領域的大規模賦能,特別是新能源、半導體、3C電子產品生產線等領域的高效質檢,按下加速鍵。
商湯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立遠程視頻出席并為大會開幕致辭。機器視覺產業聯盟(CMVU)秘書長于曉娟也出席本次合作伙伴大會,并發表致辭。
40余家生態合作伙伴齊聚一堂,共同探討AI在工業視覺領域應用的機遇與挑戰。合作伙伴代表們也分享了他們的解決方案。
商湯科技為首批工業生態合作伙伴授牌
商湯視頻與數據智能事業部業務總經理王貴珠表示,“中國的工業正在快速被AI科技重塑。商湯智檢平臺將力求幫助工業領域降本增效的同時,提升質量管控能力,讓AI幫助工業生產防患于未然,推動工業發展實現全面數字化升級。”
“AI慧眼”快速解決質檢難點
長尾應用細碎繁多、細分場景覆蓋面廣,是人工智能在工業場景中推進的難點所在。特別是在產品質檢環節,細微的瑕疵更需要快速精準定位。
“火眼金睛”的檢測能力,和“開箱即用、輕松部署”的便利操作,在商湯“智檢”平臺的使用過程中,已經可以實現。
商湯“智檢”平臺應用案例——半導體晶圓ID識別
高質量的成像分析,是產品識別、質量檢測的基礎。
得益于商湯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深厚的技術底蘊,商湯“智檢”平臺首先解決了因大倍率景深、拍攝失焦、運動模糊造成的成像不佳等問題。
在光度立體算法的加持下,即便面對形狀和表面特殊的部件,也能精準識別,鎖定缺陷位置。
肉眼不易察覺的細微瑕疵,在商湯“智檢”平臺眼中也無處遁形。同時,通過AI輔助測量,還可以量化缺陷值,讓缺陷評估更加直觀。
依托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提供的強大算法和算力基礎,工作人員通過商湯“智檢”平臺,即可一站式訓練各種工業缺陷檢測算法模型,高效部署,快速上線。
通過商湯“智檢”平臺的優秀學習遷移能力,工作人員還可以自己采集數據,泛化更多缺陷檢測場景,以自助式訓練方式,輕松完成模型全周期生產和產線量產部署。
便捷易懂的操作方式,在迅速提升工業質檢效率的同時,更降低了AI模型的長尾迭代成本。
加速AI技術下沉,創新牽引傳統工業升級
商湯“智檢”平臺的推出,加速了AI技術在工業領域的下沉。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無形助手,潤物細無聲,服務工業生產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商湯積極推動AI技術對傳統能源、制造、基建產業的賦能,通過串聯工業領域中的各種分散場景,打通價值閉環。
此前,商湯通過原創AI技術,支持國家電網“多站融合”的數字化舉措,賦能國網綜能集團,推動現有變電站資源的整合,提升運維體驗和效率。
商湯還聯合一汽解放青島基地,開發了行業首條“5G+AI”的沖壓件表面質量在線檢測線。不僅精簡了沖壓車間的質檢環節,更提高了質檢結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這次商湯科技AI工業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大會,在聚合AI賦能工業愿景的同時,更為工業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注入更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