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最大、技術先進的信息通信網絡。5G網絡已覆蓋所有地級城市、大部分縣城和多數鄉鎮。在全國大規模建設千兆光網,形成了覆蓋3億戶家庭的能力。完成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總體布局。去年以來,國家發改委陸續批復了8個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全面啟動“東數西算”工程,目的就是發揮東西部各自比較優勢,把東部算力需求轉變為西部增長力量,實現能源和算力的全國統籌。
第二,形成了高質量發展“新支撐”。在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大幅提升。比如:在智能交通領域,港口和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成果顯著,電子地圖全面覆蓋,電子客票全面普及,快遞電子運單使用率超過90%,人民群眾出行體驗和物流便捷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在智慧能源領域,我國發布了全球首套煤礦專用高可靠5G網絡,改造后的煤礦大量采用無人操作系統,高危崗位人員數量減少一半以上,對保障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非常有利。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全國已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2000個,成為推動復工復產、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支撐力量。總的來看,5G不僅使線上消費變得近在咫尺,而且讓工業制造更加智能高效。
第三,構筑了高水平自立自強“新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許多突破。從建設數量上看,已布局建設57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5年還將建設一批高水平基礎設施。屆時我國大設施數量將位居全球前列。從國際比較看,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經從五年前的跟跑為主,轉變為跟跑和并跑并行,有的領域已實現領跑,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林念修介紹,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按照有關部署要求,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重點領域項目建設。一是加快完善網絡型設施,著力實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和5G融合應用示范工程,彌合數字鴻溝、補齊應用短板。二是統一布局節點型設施,加快打造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穩妥有序推進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國家互聯網骨干直連點建設。三是超前部署前瞻性設施,加快落實項目前期條件,推進“十四五”規劃已明確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加快落地、加快實施、加快建設,及時啟動一批預研項目,持續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
第二,充分調動市場主體投資積極性。主要做到三個“足”。一要留足空間,進一步放寬準入領域,降低投資門檻,讓社會資本在這個領域充分發揮作用。二要給足政策,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金融工具、拓寬融資渠道,特別是要為民營企業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三要加足馬力,加快相關領域改革,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第三,服務“雙碳”戰略,推動綠色發展。“十四五”是我國“雙碳”目標提出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去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對提高算力能效、優化節能模式、創新節能技術、促進轉型升級等作出全面部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圍繞這個方案,堅持節能和減排兩手抓。一方面,強化節能,支持高效節能技術攻關,提高超大型數據中心能效指標,深入開展5G網絡節能示范;另一方面,著力減排,推動5G設施、算力資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統籌布局,支持更多數據中心向可再生能源富裕的西部地區轉移,在加大算力供給的同時,逐步減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