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一經發布,即引起來專業顯示領域的廣泛關注,被業內譽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提綱”、數字可視化市場的“集結號”、智慧顯示產業的“行動指南”。
《規劃》提綱挈領,指明行業發展任務
《規劃》的推出,其自身即是對數字中國建設重要性的認可。首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說明這是一份“正國級”的專項規劃,數字中國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頂層設計”高度。
其次,規劃指出,數字中國建設不僅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部分,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數字化建設的意義更為突出。尤其強調出其是“新生產力引擎”、對“各行各業”全面賦能升級、并開創嶄新應用行業的價值本質。將數字中國建設定位成我國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持續向上升級的突破口之一,主要動力源之一:重要引擎這一提法深刻且積極。
第三,《規劃》格外突出了各級政府對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責任”。例如,《規劃》提及“將數字化發展擺在本地區工作重要位置……將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情況作為對有關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參考……鼓勵引導資本規范參與數字中國建設,構建社會資本有效參與的投融資體系”。可以說《規劃》不僅從理論、重要性、主要方面等給予了數字中國建設以支持,更是直接在“人、權、事、財”等方面,提出了具體任務和部署。《規劃》具有高度的可行性。由此亦可預期,接下來各個部門、地方、行業,都會出臺自己的相應配套規劃。
“定調之高、支持之具體,前所未有!”這是專顯行業一家領頭羊企業老總,對《規劃》的評價。其進一步表示,《規劃》可以說是為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持續穩定發展,特別是涉及政務、事業單位、公共產品領域的專顯應用市場,吃下了“定心丸”;更為我國專顯行業發展與應用水平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奠定了未來需求的基礎。
《規劃》突出統籌,數字技術應用進入新階段
數字化建設的相關規劃和綱要文件不是第一次出現。此前,包括部門性的、行業性的、地方性的數字建設規劃零零總總已經有數十項。與這些既有的數字化建設的文件比較,這次《規劃》有什么顯著不同的?
第一,《規劃》特別強調數字中國建設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本質。《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其中,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主要包括,一是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二是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由此可見“全國一盤棋、暢通的,一體化的數字中國建設”,是這次頂層規劃的一大特點,也是其主要使命。對于這一變化,可以專顯行業為例說明:
從行業應用角度看,此前專顯可視化的目標市場具有行業性、碎片化、地域化的特點。這與行業技術發展的規律和水平、客戶需求的緊迫性,剛需價值大小等因素高度相關。而目前,數字化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水平的高度,足以支撐起更大范圍、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應用。例如,專顯信號處理技術20年來經歷了“集中式”、“分布式”、“云平臺”、“混合式”不同發展階段,也經歷了從AV技術主導,到AV+IT融合的兩大發展階段……正式這些技術進步,與數字建設、數字賦能對實體產業升級的價值創新結合,推動今天《規劃》將數字中國建設推向“一體化推進”、“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新階段。
第二,《規劃》進一步強調數字中國建設的“國際”性色彩。這是此前各項涉及數字建設規劃與文件所較少涉及的方面。《規劃》提到“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構建開放共贏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格局”的任務,并強調,“統籌謀劃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建立多層面協同、多平臺支撐、多主體參與的數字領域國際交流合作體系,高質量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積極發展“絲路電商”。拓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空間,積極參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的數字領域合作平臺,高質量搭建數字領域開放合作新平臺,積極參與數據跨境流動等相關國際規則構建。”
在數字中國建設的國際化方面,至少有數個關鍵詞需要著重 研究。第一是,標準體系的國際化;第二是監管和法規的國際化;第三是先進數字技術產能的國際市場開拓;第四數據、電子服務和文化經濟的國際化;第五是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對于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影響。
即國際化對于數字建設而言,即是資源、也是市場,即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多角度統籌數字中國建設與國際化的關系,將在重要維度決定我國數字化建設和發展的水平與全球競爭力。
以上兩點,充分體現這一《規劃》與以往數字建設相關文件比較,在站位高度、視野廣度上的差異性,也是《規劃》提綱挈領戰略地位的體現。更高的高度、更廣闊的的視野,也將為我國數字化建設產業鏈,包括專顯行業持續站在全球“應用需求保障能力”的前沿,提供巨大的舞臺和創新空間。
《規劃》強調五大方面,指明項目落地細節
本輪《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除了獨有的特點外,更是對近年來數字中國建設的成就、經驗進行了梳理。某種角度看,《規劃》是過去一段時間,各種數字建設相關政策、文件的一次統籌和概括。
其中,從落地細節上,《規劃》提出了五大方面的具體任務: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這五大方面,全面涵蓋經濟社會發展與數字技術融合的主要方向,也是目前產業應用中經驗比較豐富、商業模式比較明確、應用價值比較突出的細分市場。這五個方面,亦全面指向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 " 五位一體 " 深度融合的“數字中國建設目標”。
“這是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的‘發展、建設、治理’過程中全面落實的沖鋒號!”有專顯行業資深人士指出,“現在是我們喊出‘可視化中國’口號的時候了”。行業預計,隨著《規劃》的落地,專顯技術在指揮控制中心、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工業仿真、文旅文化產業、電商與視頻等領域的應用必然會進一步爆發。——“數字產業化(新產業)、產業數字化(新賦能)、數字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數字新產能(數字化供給端升級)”等相關行業都將進入加速發展期。
整體上,數字中國建設“是產能、是賦能、也是升級”;是“新經濟、新生產力、也是新競爭力”;是“目標、也是手段和引擎”;更是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安全、便捷”生活的期待和保障!《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全面指明了數字中國建設的任務目標、行動規劃和分工落實方向,必然將是數字中國建設歷程的一大重要加速節點。在《規劃》指引下,相關行業也將持續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