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深圳國際智慧顯示及系統集成展(ISLE 2023)上,我國LED直顯產業向世界展示了“LED第一大國”的最新技術成果和前瞻應用趨勢。其中,以micro LED技術為依托,P0.X超微間距產品的進一步延伸,成為市場最大熱點。
P0.4到P0.9,超微間距終成“系列”
在2022年,P0.9產品幾乎成為小間距LED市場的“高端必備”。目前P0.9產品雖然均價依然較高,但較早期產品亦有了4成下滑,已經全面取代P1.0-P1.2產品,成為指揮調度中心、控制室等高端大屏市場的“首選”。當然,其也是目前為LED直顯企業創造“利潤”最高的細分線之一,是行業內“單價高,又規模不小”的產品代表。
同時,行業領頭雁在過去兩年,大量部署了P0.7/P0.6產品線。行業認為,這一類產品將在不遠的未來替代目前P0.9的地位。且讓高端市場LED直顯大屏,在PPI分辨率上,直逼LCD和DLP拼接,彌補上在高端大屏拼接應用中,LED直顯的“最后短板”。
在4月7日開幕的ISLE 2023展會上,P0.4產品首次大批量出現。例如,奧拓電子國內首次展示Micro LED P0.3產品,是目前行業內最小點間距的LED顯示產品,一經問世便在業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雷曼超高清Micro LED巨幕點間距下探到P0.46;希達電子所展出75英寸4K Mini LED直顯電視;鴻利顯示展示P0.4 Micro LED玻璃基新品;國星光電MiP系列新品首度亮相,MiP-C0404器件尺寸為0.40*0.40*0.23 mm;晶臺展示了其MiP封裝MC0404,海佳彩亮展出了Mini LEDP-P0.49等產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洲明不僅展示了COB P0.4規格產品,而且強調今年將在去年小批量量產的基礎上,實現量產規模的進一步突破。
對此,行業觀察人士給出三個基本判斷:第一,P0.9正在走向更大的普及,從高端普及向中端市場滲透挺進。ISLE 2023展上,很多企業用了諸如“賽普科技Micro AM 0.9375mm”這樣的宣傳,強調自己產品在P0.9規格中的“間距更低”、LED原件更先進、驅動技術更領先,以此分層“高端p0.9”和普通的P0.9.
第二,P0.7產品會加速成為高端必備和主力銷售產品,這與P0.7產品平米均價向10萬內,甚至7-8萬滑落的趨勢是相符的。預期,2023年P0.7會成為一二線品牌的必備,技術門檻從一線品牌迅速向二線品牌擴散。
第三,P0.4產品(準確說是接近P0.5的產品),將成為未來一代的“新星”。一線品牌都會在2023年上量這一產品,并宣布量產。這將為微間距LED直顯在4K/8K直顯大屏上補齊“最后的短板”。行業由此打開75英寸以上超高清應用普及,特別是進一步向家用等場景挺進的機會之門。
持續技術創新加持超微間距,LED直顯更進一步
ISLE 2023展上超微間距LED的展示,與歷屆展會有著顯著不同。其中,典型的技術變化是,超微間距從品牌自主COB封裝與IMD多合一兩大技術,向COB、IMD和MIP三大封裝技術并行發展。
其中,上中游企業和終端企業對MIP的投入力度顯著加大。用業內人士的話說是,三年來的不懈努力,MIP終于堪用。據介紹,利用一個0404MIP燈珠,終端企業就可以在兼容IMD或者傳統表貼工藝的流水線上實現P0.4X到P3.0產品的“柔性生產”。即MIP的封裝工藝,對暫不掌握COB技術的企業而言,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利器。
同時,行業研究也認為,在MIP能夠穩定規模量產之后,超微間距中的IMD多合一封裝的優勢將大幅下降。未來超微間距LED市場將主要是COB技術和MIP技術的天下。MIP封裝+GOB的終端技術,亦可以提升其產品綜合性能表現,在一些領域媲美COB的可靠性和堅固度。
另一方面,ISLE 2023展上,AM主動驅動和COG玻璃基技術在超微間距市場亦受到更多的曝光和展示。超微間距LED普遍采用mini/micro LED燈珠產品,其具有更小的器件成本優勢。但是器件對電氣信號的敏感度,對基板可靠性、基板光滑性的依賴也更高。這為AM主動驅動和玻璃基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而且從成本角度看,P0.7以下間距上,PCB傳統基板的成本優勢已經不存在。一些研究亦認為未來玻璃基板上可以進一步發展出 “基板上驅動IC”結構等先進工藝。可以預見超微間距LED進一步向更小間距挺進,玻璃基板技術是必備的選擇。目前,三星、京東方、華星等液晶面板出身的LED顯示企業,均對玻璃基板有巨大的投入和信心。
第三方面,ISLE 2023展上從單色到全彩,從直插式Lamp燈珠到SMD燈珠、再到IMD(N合一)、COB、MiP、COG等“原始技術與最先進技術”都有出現——這表明了LED直顯在應用需求端的“多樣性”。
事實上,頭部企業在需求多樣性和細分市場建設上的努力一直在繼續。如雷曼光電的家庭巨幕、洲明的XR虛擬制作全球第一、AET阿爾泰的4K電影LED大銀幕、艾比森的智能顯示一體機……等等每一個產品針對的領域都大不相同,充分體現了市場決定產品技術、需求決定產品樣貌的行業規律。
而進一步的新技術、新規格產品的出現,如MIP/p0.4的加速落地,給行業帶來的最大想象也就在于“進一步開拓未來LED光顯應用空間”這方面。
MIP/p0.4打開行業新增量的“新武器”
在新技術中MIP/p0.4無疑是今年ISLE 2023上“最耀眼”的雙胞胎,也是行業討論最多的話題元素之一。
其中,P0.4X產品,在像素間距上讓LED直顯,首次媲美液晶和OLED大尺寸顯示設備。以75英寸4K的液晶或者OLED顯示為例,其像素間距普遍在0.401到0.432毫米。其中,以3840x21604K的0.432毫米間距為主導。
由此,P0.4X的超微間距LED顯示產品,獲得了在分辨率上媲美主流液晶和OLED顯示大尺寸彩電的能力,并且不會有液晶的拖尾、OLED的燒屏;液晶和OLED平板顯示的“尺寸上限”等應用瓶頸。多年以來,家用巨幕電視一直是包括雷曼、利亞德、三星等企業大力推動的LED直顯應用方向之一,而P0.4X規格可以說是在這一點上“創造了新起點”。行業認為,進一步的縮小間距的LED直顯,在家用、商用一體機、智慧顯示、創意顯示、透明顯示上都會有“前所未有”的驚艷表現。
同時,隨著MIP技術的加入,超微間距市場發展的另一個瓶頸也在被打破:目前,超微間距已經有了如奧拓電子下探P0.3X規格,到P0.4/P0.5/P0.6/P0.7/P0.9等大量規格的產品,但是為啥其市場規模依然有限呢?答案就在于“價格成本”。動輒一平米數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成本,讓其市場推廣必然“如負重擔”。
MIP技術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從成本端推動micro LED的落地普及。MIP技術極大程度繼承了過去10年mini/micro LED產業鏈從晶圓到巨量轉移、封裝到COB等成品工藝,以及傳統表貼工藝的諸多成果,實現了“成本與技術進步”的更一步優化。行業企業指出,1顆MiP燈珠價格=1組RGB芯片成本。因此,未來采用MiP技術在成本上,將主要和像素總量正相關,而不再與終端集成工藝的難度、成品率、修復率等有強關聯。這將讓mip為超微間距帶來大約50%的成本下降空間。
“如果超微間距LED產品價格打對折,僅傳統市場需求規模就可能達到目前的4倍以上!”對于超微間距價格下降后的市場前景,行業專家充滿自信。另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認為2021-2026年微間距顯示屏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36%。
綜上所述,2023年的ISLE作為新冠疫情后,市場重啟正軌的第一場“行業大展”,在技術、創意、市場端給與了產業界“重磅信心”和“更多想象”。作為一個超過千億美元的巨大產業,國內LED市場正在智慧光顯時代“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創新、創意加持,我國LED產業全球“第一”的實力更佳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