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小間距LED市場持續保持“中高速”成長。其中,越來越多的先進產品大幅降價是核心驅動力。2024年1月份這一趨勢持續深入。
據國星光電官網1月15日公告稱,其GT系列1010產品成本再次優化,助力整屏售價低至9998元/㎡。國星光電認為,價格成本下降,將加速賦能LED小間距市場的全面拓展,助力產業高質量升級。——這一價格亦只有2023年同期(一年前)的一半!
2023年行業走勢,漲不起的價格
回顧2023年以來小間距LED的產品價格走勢,目前依然令業內人士唏噓:一方面,經過了疫情三年后,很多企業擁有“回血”的期待,都指望后疫情時代能夠“銷量復蘇、價格回升”。
因此,2023年5-7月份,以利亞德等龍頭企業為主20多家相關企業進行了40多次漲價。這推動二季度,小間距LED產品市場均價較一季度環比增長6.7%。但是,這輪漲價在三季度末,戛然而止。
原因有三個:第一,2024年的市場需求復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第二是,行業整體上處于“技術過剩、供給過剩”階段;第三是,部分企業期望在技術進步、研發創新支撐下,用更多的成本讓利,推動產品普及發展,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例如,艾比森、國星光電等企業都在2023年二季度“逆勢降價”。
“誰都想利潤更高,但是一些企業錯判了行業發展規律和方向!”業內專家警告稱,LED顯示行業供給充分、競爭激烈,價格波動如果沒有絕對差異性的產品支撐,往往就只有“降價”一條路。
價格是妨礙進一步應用技術升級的障礙
對于小間距LED行業的未來發展而言,目前主要面臨兩個比較大的困難:一個是,micro LED和超高像素PPI帶來的“巨量轉移”難度;另一個則是價格。
據悉,2023年底,COB技術在國內大陸小間距LED市場的結構占比已經上升到了15%左右。出貨面積看,2023年全年增幅更是高達150%左右。而這背后則是2023年以來COB模組價格下降約為40%-50%的“降價促銷”。
價格下調能拉動市場大幅增量。這足以反推,此前這類高端COB產品規模成長的壓力,主要就是價格。業內人士指出,隨著COB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向代工市場,二線品牌的擴散,COB市場呈現出:1.供給增加、2.技術性成本下降、3.傳統市場容量瓶頸亟待打破、4.一線品牌需要在技術之外,進一步在規模上加高市場壁壘等等行業發展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3年COB產品的大降價,達成了“COB爆發元年”的目標。業內研究機構認為,未來5年COB產品將還有150%的增幅,達到小間距LED市場的“3成”左右份額。
COB類產品的成功是一個典型:即高等級技術產品,普遍需要進一步的降價推動市場普及。包括但不限于COB、MIP、P1.0以下微間距、AM驅動產品、TFT玻璃產品等等。可以說“一大堆全新的技術,有價無市、或者市場狹窄的根本原因,就在價格成本上”。
想要市場規模更大,價格必須“平民化”
“普及的市場規模一定是與普及的市場價位對應出現的。”除此之外,行業也認為,只有進一步的價格下降,才能驅動LED直顯產品“新需求場景”的發展。即價格普及不僅是,既有市場的變大,也是全新增量市場的支撐。
例如,目前LED會議一體機市場銷量長期處于“清談”狀態,即供給側熱情不減,用戶側遲遲不買單。原因很簡單,與2萬元內的100/98英寸液晶顯示,3-7萬元的150英寸工程投影機顯示比較,120-170英寸的小間距LED一體機價格普遍在25萬到70萬之間:高價格不僅是“絕對高”、也是“競品中比較下的,相對高”。
而最新的國星光電1010產品,讓P1.25間距指標的成本縮減到每平米萬元價位,將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這將讓130+英寸的LED一體機屏幕成本價格下降到5萬元左右。與上文提到的各個產品價格對比,其變化是巨大的。這種變化也許會帶不一樣的“市場格局驅動力”。實際上,業內紛紛認為,130+英寸2K一體機產品終端價格低于10萬元,是市場進入規模化啟動期的“價格門檻”。
“包括家用、商教、數字告示、高清晰透明顯示等很多行業,小間距LED應用的進一步拓展,都不僅僅需要技術進步,更需要成本進步。”——而技術水平的提升,生產力發展,自身也內在性的含有著“成本的不斷下降”趨勢:如果性能參數進步程度與成本提供程度相當,則很難真正能帶來“市場”進步。
2024年小間距LED行業看點,離不開價格
布局更好性能與更低價格的平衡,打好質價比牌,已經成為小間距LED行業的共識:
第一, 目前,包括P0.4/p0.3等更低的、極限分辨率的產品已經問世。再此基礎上,小間距LED一方面,間距技術更進一步的難度增加,實際應用中也與液晶、OLED高度重合,市場短期難以被看好;另一方面,目前已有的P1.0以下產品普遍面臨成本過高,普及度有限的市場壓力。
第二, 2023年下半年以來,小間距LED市場先后出現了包括MIP技術類產品大爆發、虛擬像素技術爆發、PM驅動玻璃基產品問世等重大變化。這些新技術、新產品和既有的的技術路線比,或多或少都帶來有“低成本化趨勢”。即,行業企業將提供“低成本、高性能”兼具的產品作為主要創新方向。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行業研發創新焦點,正在實現“縱向技術深度耕耘”正在日益讓位于橫向“成本成熟度”的轉折。
第三, micro LED技術加速走向舞臺中央。在同等點距下,micro LED技術,相對mini LED和傳統規格的LED晶體,無疑是“低成本技術”——只要能很好的保持亮度水平和可靠性,應用micro LED將對行業成本有良好的“向下驅動”作用。目前數據顯示,采用micro LED技術比較傳統規格的LED晶體,核心物料成本至少能下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特別是有COB和MIP兩大封裝方案支持后,業內預測2024年micro LED直顯大屏會翻番式增長。——2023年COB爆發,2024年會再加上mip爆發和micro LED爆發。行業研究也認為,2025年前后,micro LED上游也會迎來供給側的大爆發。這種爆發不僅會主動降低成本,也渴望通過更具“性價比”的產品,擴大LED顯示的應用市場邊界。
例如,國星光電表示,GT1010產品除了價格和性能持續優化外,亦會同步提升自身產品配套供應能力,啟動擴產項目,快速擴大產能規模,預計在現有規模基礎上產能提升50%,通過打破低成本、高性能、大供給的瓶頸,進一步釋放行業規模效應,為行業發展賦能。
可以說,2024年小間距LED直顯行業的一大核心看點,就在于“圍繞價格成本”產生的產品力、新技術、新市場的持續拓展。如果說2020-2023年四年,是市場銷售壓力下的“成本下降周期”,那么2024年開始行業可能會進入“成長需求與創新驅動下”的成本下降新周期。
綜上所述,國星光電開年就打價格戰,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對行業長期趨勢的理解,更是對2024年小間距LED市場競爭發展主旋律的把握。MICRO LED的更低物料成本、MIP的高成品率成本優勢、玻璃基板在P1.0級別上替代PCB的成本優勢、虛擬像素技術在有限物力成本下提升清晰度的優勢、普及化市場對更低價格的需求……這些因素在2024年都將助推又一個小間距LED“質價比”競爭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