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本土“智能投影產業核心創新”不斷升級。其中,光閥芯片的加速成長成為重要亮點。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掌握自主可控的光閥產業鏈,本土投影品牌才能真正擺脫卡脖子瓶頸,做到“做大做強”。尤其是在本土投影品牌亟需走向全球市場的時刻,“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將是極大的助力。
本土光閥創新進入高潮
2024年3月份,海思推出鴻鵠3LCOS投影解決方案。3LCOS顯示技術,雖然在投影行業的份額一直比較有限。但是,其產品覆蓋包括商用、工程和超高端數字電影放映機市場,是一個全能選手。
海思鴻鵠3LCOS方案初期市場目標則主要填補蓬勃發展的智能投影和激光電視等家用投影品類上,3LCOS應用的空白。同時,也將填補本土投影產業鏈,缺乏自主高端光閥產品的市場空白,更會將4K智能投影機全面推向“原生4K”的新階段。據悉,原生4K較目前的占主流抖動4K方案,實際視覺分辨率高三分之一、對比度效果也會有翻番式的提升。
在3LCOS光閥應用上,我國部分創新企業在車載AR-HUD顯示市場已經取得非常不錯的市場成績。3LCOS本土產業鏈具有足夠的完整性、掌握核心技術,經過充分產能和品質驗證。
2024年四季度,大眼橙C1D智能投影上市,其采用了華星光電4.45寸 LCD 屏產品。這是首款采用華星光電LCD微顯示芯片的投影產品。11月份,在2024深圳國際全觸與顯示展上,華星光電再次展示了5.5英寸LCD光閥4K 高端投影儀產品,其擁有3840(H)×2160(V)的4K分辨率、800 PPI的高像素密度、6.2%的高透光率(Tr),以及1200:1的對比度。
據悉,華星光電對LCD微顯示光閥的布局已經取得不錯的技術成果。2023年,華星發布首款 VR 產品 2.1英寸1512 PPI LCD-VR 屏,正式宣布進軍 VR 領域。今年,華星再次帶來全球首發的超高像素密度 1764 PPI Real-RGB LCD-VR 屏。后者打破了VR LCD屏的像素密度紀錄。1LCD光閥,除了在VR市場大量應用外,在全球投影市場每年也有超過1500萬的需求,在車載HUD市場也擁有一定份額。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LCD屏制造基地,在該技術產品上處于領先地位。
11月2日,晶帆光電重慶基地首張晶圓投產暨開業儀式在團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舉行。這亦是重慶首條LCOS芯片封測批量生產線。產線建設了總面積超過12000方米的、可滿足12英寸硅晶圓的LCOS封裝測試、生產的光閥芯片量產線。此前,晶帆光電在東莞建設了用于LCOS光閥的中試線。投產儀式上,晶帆光電也正式對外展示了其今年正式點亮的物理4K分辨率單片式LCOS光閥芯片。
LCOS單芯片方案,區別于3LCOS的三原色分光處理彩色化技術,采用時序彩色化方案。即與單片式DLP系統類似的成像和投影方案。單片式LCOS技術,比較三片式3LCOS在結構上更簡單、光閥芯片應用減少,成本也會更低。將是低成本智能投影、HUD或者XR領域可選擇的光閥技術方向。
1LCD供給陣營加入新軍、1LCOS加速成熟、3LCOS箭在弦上……行業專家指出,本土投影光閥產業鏈已經布局了從低端到高端的完整產品體系,并逐漸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這將為國內投影消費產業創新、國內投影品牌全球化提供重大上游支撐。
從大量應用市場起步,本土光閥渴望后來居上
對于本土微顯示光閥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在投影機行業,其主要面臨兩個問題:
第一是,傳統投影機廠商在全球市場份額領先、供應鏈穩定。本土投影光閥企業很難切入到這些傳統投影品牌的產品線中。其中,如索尼、愛普生等自身也研發制造甚至外銷光閥產品。
第二是,傳統投影光閥企業,包括DLP、3LCD和3LCOS市場格局穩定、產品更為成熟、產線已經充分折舊,理論上“成本”要比國內企業建設新產品線更為經濟。而且這些光閥企業和下游國際投影終端品牌擁有二十年以上穩定可靠的合作關系。
此外,即便從本土創新投影品牌、智能投影和激光電視新興玩家角度看,其上游供應鏈由于歷史性原因也已經鎖定TI的DLP產品。貿然引入新的光閥產品線,是否會破壞原有供應鏈合作渠道的穩定,進而對短期經營產生負面波動影響,值得這些創新品牌三思而行。這也是國內光閥產業鏈,“吼了多年卻難以落地”的原因所在。
對于以上種種不利因素,本土投影產業鏈,特別是上游產業鏈亦已經有了解決方案。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和新增量場景的率先突破。
農村包圍城市,即從銷量大、市場廣的領域入手。典型產品如京東方1LCD光閥已經取得全球入門投影市場的統治地位。且隨著2020年來,該產品需求的大幅增加,華星光電也已經加入供應鏈市場競爭。未來1LCD產品加速品質迭代,積極推動原生4K低成本落地,將對整個入門智能投影市場帶來重大的供給側升級。
類似的,LCOS企業選擇4K 1LCOS作為重要方向之一,也是要借助1LCD和1DLP產品的成熟供應鏈,在低價格、入門市場打出新天地。與1LCD比較1LCOS在光效上更高、在像素密度上也更高,實際產品體驗將實現大幅升級。如果說1LCD是入門4K的廉價方案,1LCOS就是中端原生4K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海思的3LCOS方案,初步市場亦鎖定在智能投影和激光電視這兩大新興品類,也是行業需求最大的品類、是國際市場還有待開發的成長性品類。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與國際傳統光閥和投影玩家的“硬碰硬”,同時也不必擔心市場需求的不足。預計4K 原生3LCOS智能投影價位將與DLP的抖動4K產品相當,進而獲得體驗優勢和競爭力。
在新增量場景方面,國內微顯示光閥的市場開拓,非常注重“各種新物種”:例如,AR產品、HUD產品就是兩個重要應用領域。實際上,本土LCOS光閥雖然沒有在投影上落地,但是在AR、光通信、HUD和3D打印上,早已經實現市場化突破。避開傳統投影需求的成熟市場,通過新興需求場景率先立穩腳跟,這是本土微顯示光閥的成功策略。
這些新場景,不僅給本土光閥創新企業以必要的生存基礎,更是帶來了實力提升的機會:即AR、HUD、3D打印、科學儀器測量等場景,對光閥的需求是“高品質”的。如華星發布了全球像素密度最高的1LCD、海思鴻鵠3LCOS解決方案的像素密度亦達到或超過國際市場產品最高水平。而在硅基OLED、硅基Micro LED顯示上,我國企業更在技術研發、產能建設、行業總體投資規模上全球領先。
“新興場景技術一流”這讓本土微顯示光閥在投影上的應用可以“起點很高”。但是這并不妨礙“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因為,市場規模同樣重要,用更高超的技術和方案實現低成本普及,可以避免更多的與傳統玩家的內卷和沖突。
另一個角度看,海外企業占據優勢的DLP和3LCD光閥,大部分核心專利也已經到期。我國企業并非沒有機會,在不觸及國外企業知識產權的背景下,量產這些產品。尤其是3LCD光閥,亦是LCD顯示產業的一員,對于我國這樣的全球LCD產業領導者,其研發量產難度還要低于LCOS光閥產品。——我國企業是否投資DLP這樣的微機電光閥、3LCD傳統投影光閥,不是由技術因素決定,而是更多的由“市場需求因素”決定。
即技術不是問題,市場才是問題:這是國內投影光閥產業鏈最核心的問題。這也是為何要農村包圍城市、要高度重視增量新興場景的核心原因。
總之,2024年來國內面向投影應用的微顯示光閥產業鏈已經加速成長。其不具有技術上的瓶頸,在市場端也形成了一定路徑方案和商業模式。行業認為,2025年可能是本土自主光閥芯的智能投影、激光電視正式登場的元年,也將開啟本土投影品牌市場成長的嶄新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