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翻倍增長,車載投影正在成為投影機應用的新藍海。2024年國內車載投影產業在“本已領先”的基礎上,再次跨越長足步伐、展現成長實力,成為了行業企業爭先“逐金”的新焦點!
行業市場規模加速擴大
2024年底,極米科技發布公告宣布,其車載光學產品再次收到某國內知名汽車主機廠兩個項目的開發定點通知。極米子公司將為其車載投影儀、幕布、智能座艙顯示提供定制產品。這是極米進入車載領域一年以來,第5個車載業務定點項目。
無獨有偶,據光峰科技公告,其已經累計獲得10個車載業務定點,其中4個定點在2024年年內獲得。其上車產品已涵蓋車規級巨幕、激光投影燈、車燈模組及動態彩色像素燈等產品。
另據百諫方略(DIResearch)研究統計,全球車載HUD市場規模,2024年將達到18.4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47.6億美元,2024-2030期間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7.17%。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1-8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W/AR HUD交付192.92萬輛,同比增長48.4%,前裝搭載率升至14.41%。
其中,基于投影技術的增強現實型抬頭顯示(AR-HUD)正在從高端向普及發展。2021年AR-HUD國內市場規模不過5萬臺、預計2026年前后渴望突破百萬臺。AR-HUD未來將成為行業主流。
除此之外,車載投影娛樂大屏、車載投影數字大燈等產品也已經進入關鍵發展期。未來車載投影市場規模將成為“投影光學”產品“最大獨立細分”市場。不僅是汽車電子、微顯示廠商,更是成為投影廠商的必爭之地。
投影和微顯示廠商加速入局
2024年11月2日,總投資15億元的晶帆光電世界第八條、中國第四條、重慶首條LCOS芯片封測批量生產線正式建成投用。這是2024年我國產業加強微顯示領域上游鏈建設的又一標桿項目。
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投影創新市場、最大投影消費市場,擁有最多的投影創新品牌。在投影機新型鏡頭、光源、整機智能、LCOS新光閥、LCD廉價光閥產業鏈上占據全球優勢。
同時,我國也是全球微顯示行業的創新領導市場。據不完全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硅基微顯示上游研發和投資占據全球市場6-7成份額。我國也是全球“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導者,研發與消費龍頭,在新興車載前裝和后裝市場都具有“率先突破”的行業基礎。
在這樣的大產業背景下,國內投影創新三大龍頭:極米、光峰、海信都已經布局“車載市場”,部分創新產品取得全球首發的成績。國內LCOS、Micro LED微顯示上游等行業龍頭也都已經布局車載顯示。行業預計,國星光電可能在2025年全球領先推出Micro LED微顯示HUD產品。
華陽集團、宇瞳光學、德賽西威等傳統車載光學龍頭;海思、豪威、晶帆光電等上游龍頭;光峰、極米、海信等跨界的投影龍頭;國星光電、華燦光電、芯元基等Micro LED車載微顯示光源龍頭……我國車載光學產業2024年的發展在研發深度、廣度,參與規模上再次躍上新臺階!業內預計,這一產業我國已經具有準備迎接“10倍”級別的市場需求成長爆發的儲備實力。
頭部品牌海外市場獲得新突破
車載投影光學系統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期。據了解,1988年,通用汽車首次在民用汽車上使用HUD技術,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搭載HUD的汽車“Oldsmobile Cutlass Supreme Indy 500 Pace Car”。2021年我國HUD前裝市場,滲透率亦只有6.8%。而2024年這一數值預計將上升到14.4%。
可見,HUD等車載光學市場從緩慢發展的早期30年,正在進入目前爆發式升級的新時代。這是國內相關產業的大機遇。一般而言,一個新品類或者技術功能的滲透率突破15%是關鍵質變點:這一個點位意味著,1.規模成本優勢已經具有、2.技術成熟度和消費認知成熟度大幅提升、3.技術競爭價值從“擁有則領先,是加分項;向沒有則落后,是減分項”轉變。
在這樣的規律下,我國企業目前的車載投影光學系統,加速“裝車端,特別是前裝市場滲透與爭奪”,將此前的研發創新積累,轉化成市場份額優勢的任務緊迫性格外突出:
2024年11月14日,光峰科技公告稱,其收到某國際頭部品牌車企出具的開發定點通知書,將成為其車載光學部件供應商,為其供應動態彩色像素燈,適用于其多個國際車型。該定點項目預計2025年內量產出貨。這是光峰科技,也是我國車載投影光學產品首次“打入國際市場”。
光峰科技認為,獲得海外頭部車企的多車型合作,體現了海外客戶對其創新型車載產品性能和供貨資質的充分認可。這必然會成為光峰科技加速拓展更多海外市場的新起點。目前光峰科技等我國投影光學產業鏈,已經在車載光學技術和品類上積累了創新技術優勢、差異化產品設計優勢、規模化供應鏈制造優勢,隨著更多國內國外市場需求的落地,車載光學必成為我國相關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新亮點。
從數據角度看,全球車輛市場需求在9000萬+,并持續增長,我國車輛產業產銷則在3000萬輛。本土市場的巨大,賦予了我國車載設備創新企業“崛起”的底蘊,但是國際市場、國際廠商依然是“更大規模的藍海市場”。隨著我國車載投影光學產品,成功進入國際品牌供應鏈,無異于進一步打開了該產業爆發式成長的又一扇新大門。
全面提升投影光學研發設計水平
投影儀廠商打開車載光學系統市場的大門,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規模增長”,也是質量上的質變。即車規級的產品設計、制造能力,正在推動國內投影光學產業鏈的持續進步。
例如,車載投影娛樂巨幕,雖然只有32英寸的面積,但是要適應車載空間中緊湊收納、車輛運行中持續顛簸振動、車內裝機環境中溫度,電氣,塵埃,電磁等特殊環境等的考驗。對其產品強度、可靠性、穩定度都有完全不同的要求。諸如-40℃低溫沖擊、96小時的鹽霧環境測試;50G峰值加速度的沖擊測試……等等苛刻要求都是車載、車規的基本標準。
同時,車載投影巨幕、車窗投影、HUD、車載數字大燈等,產品光學功用差異巨大,結構設計完全不同,性能要求也各有側重。例如,問界M9就擁有包括AR-HUD、數字大燈和車內投影大屏三部分“投影上車”應用,集合了DLP投影技術、LCOS投影技術、激光顯示技術等先進科技。問界M9搭載的2K車規級LCoS AR HUD,則可實現在7.5米處顯示70英寸畫面,10米處顯示96英寸畫面的虛擬遠場效果,光學設計的特殊性可見一斑……
因此,車規級產品研發、設計、測試和制造產業鏈的建立,以及相應質量管理體系的形成,是對本土投影光學產業的一次升華,也是對其產品類型豐富度的一次重大考驗。
2023年,國內投影光學系統“首次”上車,到2024年已經前裝或者獲得訂單車型超過十余個,實現的是整個產業鏈的迭代。同時,從主機廠商角度看,供應鏈的多元和冗余也是必要的要求。因此,多個相當、交叉但是亦平行冗余的車載投影光學供應鏈體系也已經建立起來。——不僅是質變,也是量變,是數量和質量的共同成長。
撬動行業上游供給鏈全新革命
車載市場對于投影光學產業鏈的影響,最大的方面莫過于“本土光閥產業”的全新創新和崛起。其中,LCOS和Micro LED微顯示是兩大龍頭。
在投影產業上,我國企業中高端光閥系統長期受制于人,不能本土自主。而車載HUD產品大量采用LCOS光閥,卻改變了這一格局:車載HUD為本土LCOS先進光閥提供了一個需求巨大的生存空間。如,僅僅問界M9就創造了10個多月累計大定超過17萬輛,一年大定近20萬輛的50萬+價位豪車銷售國內市場紀錄。這亦為LCOS AR HUD產品帶來了20萬的市場需求。
以此為基礎,2024年3月份海思提出了鴻鵠3LCOS激光智能投影解決方案,并在年底發布了終端產品,打開了本土智能投影創新進入“自主光閥”時代的大門。2024年底,晶帆光電也展示了時序單片式原生4K LCOS光閥產品,為原生4K低成本高性能智能投影產品設計,提供了一個可能。
除了LCOS之外,Micro LED微顯示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國星光電預計,在車載Micro LED微顯示大燈的基礎上,2025年將推出Micro LED HUD產品。成為HUD即LCD、DLP和LCOS技術之后的又一選擇,并再次拓寬本土Micro LED微顯示創新應用的市場門類,助力更多更好的本土HUD前裝車型問世。
Micro LED HUD亦受到國際廠商關注。如,美國硅谷的AR-HUD方案商與高性能Micro LED微顯示器開發商Mojo Vision,在2024年三季度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Micro LED HUD車載設備。業內預計,Micro LED HUD車載顯示器未來可能具有更簡潔的結構和更低的綜合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與本土LCOS技術從車載向智能投影走來類似,Micro LED技術也成為了智能投影儀的備選技術——目前長虹正在領先開發基于Micro LED技術的投影機產品。
車載市場的爆發,帶來上游微顯示芯片和光閥市場的新競爭格局,并以車載市場為依托首先實現了本土LCOS顯示產業鏈的形成、生存與成長。這為未來本土智能投影產品進入“自主光閥”時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礎:很可能未來的家用消費投影儀的技術,主要脫胎于車載市場。這是必須關注的行業結構性升級與機遇。
綜上述,2024年投影上車這件事,從藍圖變成了現實,獲得了至少兩倍的增長,產業鏈呈現持續爆發趨勢。同時,傳統投影與車載光學亦相互成就,互為對方提供了市場需求、基礎技術、產業鏈自主的加持,實現了供給體系升級。這其中,我國頭部創新投影企業亦通過擁抱新市場、新需求、開發新技術,獲得了嶄新的成長賽道,在國內外新需求中打開了嶄新的增量大門。
行業預計,車載業務的發展還有一個數量級以上的爆發空間。行業需求和參與力量的質變性增長是可以預期的機遇與挑戰。投影產業如何進一步發揮歷史積累優勢、突破跨行業需求壁壘,打通更多主機廠商生態鏈,不僅是考驗企業成長潛能的加分題,也是決定未來企業生存生態位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