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25年底國內主要三線及其以上城市,都會至少部署一個LED電影屏“新質”影廳。這是業內人士對快速發展的“LED大屏與電影持續握手”的行業趨勢的判斷。此外,在電影特效制作上,基于LED技術的XR拍攝,也將在近期內實現至少對50%影視節目的技術加成與成本節約。
可以說,高端產業鏈上,電影與LED大屏的結緣已經到了深水時刻。對此,行業人士認為,這也將成為推動LED大屏在家用市場應用的助力。未來私家影院是選擇Micro LED技術的大屏產品,還是選擇傳統投影放映系統,將成為一個“重要競爭點”。
各具優勢并不矛盾的Micro LED與投影技術
據悉,目前我國企業洲明科技、韓國LG等公司已經推出獲得好萊塢DCI認證的5米LED電影屏,主要面向私享影院、個人高端影音室、別墅等專業影音室、電影電視內容制作等場所。同時,更多品牌推出了Micro LED巨幕一體機產品,顯示尺寸覆蓋75到200+英寸,實現了4K到8K分辨率的全覆蓋。
這讓Micro LED顯示在私人影院場景的尺寸覆蓋與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已經完全重疊。且從分辨率角度看,Micro LED在大尺寸,如大于150英寸后更容易實現8K分辨率。所以導致Micro LED在高端分辨率上暫時領先于投影儀類產品。后者的8K產品在亮度性能上稍弱一些,同時主流產品采用抖動8K技術,清晰度指標會低于原生8K產品。
除了應用尺寸和分辨率的一些微弱差異之外,Micro LED和投影儀在私人影院上最大的差別點在于“安裝和應用”方式:
首先,Micro LED顯示屏產品主要采用“硬安裝”方案,即顯示屏要占據一面墻壁。往往適合有固定的、大空間的、專門為影音準備的場所的用戶采用。但是,投影儀產品,專業家庭影院主機雖然會重達10-20公斤,但是其體積依然要遠遠小于大屏顯示的面積,是可以隱藏安裝,比如吊頂或者放在書架上的。投影儀成像的電影屏幕,固然可以采用剛性熒幕,但是更多用戶喜歡應用“電動卷曲”產品,這樣大屏幕也可以做到隱藏。主機和屏幕的隱藏,實際上可以讓其布設的空間具有更多的“多重功能性”,也適合在普通客廳部署大型屏幕。
此外,從屏幕尺寸看,投影儀產品往往采用變焦距鏡頭,投射畫面大小的可調節性更好。電動幕布的尺寸也很容易定制或者改裝。而Micro LED顯示產品則往往在幾種拼接模組之間選擇,或者是設計好的一體機產品,顯示尺寸靈活性略低一些。
在設備的信號和供電布線方面,就顯示而言,投影儀需要在主機、播放器和電動屏幕側布線;Micro LED則可能將播放器和屏幕集中在一側進行布線就可以。如果考慮到音響系統,比如7.1.4等環繞聲,則私家影院系統一定需要全屋布線設計。如果只使用2.1立體聲,則僅需要屏幕側布線設計。
同時,在影音室環境上,是否采用吸音材料和裝修,往往取決于預算規模和該場景空間是不是專用于影音欣賞。與采用Micro LED或者投影儀技術沒有必然關系。
第二,Micro LED和投影儀在應用體驗上有顯著不同。即,投影儀產品更多模擬“電影院黑屋模式和觀感”。投影儀反射式成像的方案,即便環境做了360度吸光處理,也需要黑暗環境確保更好的理想畫質效果。
而對于Micro LED則完全不同。Micro LED電影屏或者家庭影院一體機產品,可以像彩電一樣應用,畫面擁有與彩電一致的300尼特甚至更高的亮度。同時,Micro LED顯示產品也可以將亮度調節到電影院黑屋模式的48尼特亮度,完全模擬電影院觀感。即Micro LED往往有高亮電視模式和電影院模式可以選擇。這也是Micro LED顯示技術的獨有優勢——即亮度寬范圍內,對色彩準確度、飽和度和對比度的全程高性能表現能力。
基于不同的顯示原理,Micro LED和投影儀在環境控制 “是否做360度吸光處理”上也有不同選擇。Micro LED屏原理上看,對環境光吸光處理的需求很低,完全可以不做;但是,投影儀產品如果要實現最佳效果,能夠做360度吸光環境處理,即墻壁為啞光黑色是更好的選擇。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Micro LED和投影儀在專業家庭影院和影音室應用中的“安裝形態”、“應用方式”和“環境處理”可以有很大不同;但是整體上二者在關鍵的顯示尺寸與分辨率上卻又趨同。
市場可接受性不同,來自價格與專業度的比拼
從市場接受的角度看,Micro LED和投影儀的差距,可能比應用體驗上的差異更為明顯。因為,二者目前價格水平和未來的價格預期變化,都有巨大的不同。
Micro LED顯示產品,如大屏一體機等,定價往往以10萬為單位。甚至一些百英寸產品價格已經高達50萬、100萬元。雖然,LED顯示產品有過如P1.2間距平米單價,過去10年從20萬,下降到1.2萬的“快速降價”歷史;但是市場分析依然認為“大屏Micro LED私家影院”的未來產品,依然會是“高價位”產品。
畢竟100英寸已經達到3平米多的顯示面積、200英寸則達到近6.5平米面積。即便每平米成本下降到萬元,Micro LED大屏影院依然價格相對較高。
反觀,投影儀產品即便是高端家庭影院機型價格也只是在10-30萬之間,主流中高端機型價格在5-10萬元之間,海量普及型產品則價格低于萬元。——能夠在入門市場,海量存在,這是投影系統作為家庭影院主力技術選擇的“最大優勢”之一。
行業認為,Micro LED未來競爭中,如果需求是以效果為第一位的,那么其優勢將非常突出;但是,如果用戶需求要考慮一定的經濟性,往往投影儀方案的“價格靈活尺度”會更大一些。即從價格尺度看,Micro LED和投影儀的重疊市場,主要在于真正高端的私家影院需求上,比如專業的別墅私家影院、制作級的私家影院等。
此外,從可普及性角度看,投影儀的“電動柔性幕布、主機體積更小”帶來的“安裝隱藏效果”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更多的普通家庭,不會有一個巨大的房間,如50平米或者更大空間來做專門的影音室——而是在客廳設計一個兼具日常起居生活、待客、休閑的影音空間。這時候,不占地方、可隱藏的投影系統,就成為了更好的選擇。
即,“在多功能的客廳部署一塊100英寸或者180英寸巨大的‘黑色剛性屏幕’不是很好的美學選擇”。這一點也適用于今天大尺寸的液晶彩電產品。目前市場中已經有很多消費者選擇了中型尺寸彩電,甚至沒有彩電的客廳設計,配合投影大屏實現“多功能兼顧”的客廳影音布置。
所以,應用實踐角度看,向專業度方向升級,Micro LED和投影儀的相似性會更高,且差異主要是價格成本;但是向普及度看齊,投影儀的“靈巧”性和低價格就會爆發雙重戰斗力。
大屏巨幕越來越受歡迎,多種方案滿足差異化需求
從國內視聽產業消費趨勢看,“極化”是最本質的規律。例如,手機等小屏幕的靈活、便攜,與大屏彩電和家用投影的大屏巨幕趨勢,就是一對極化點。例如,快視頻、短視頻,本身不以視頻技術和藝術成就為核心;但是4K電影內容則強調視覺聽覺藝術與技術水平的極大提升。再例如高端私享影音室需求的發展與普及型百英寸大屏、宿舍大屏、移動大屏等帶來的1LCD投影的熱銷,體現了“專業度和經濟支撐力”上的需求極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大屏藝術的追求、4K超高清時代的到來,必然推動大屏顯示整體市場需求的增長;同時,不同消費層的經濟承受力、場景空間基礎,也決定了不同的供給產品“各有用武之地”。
即,Micro LED私享影院產品,可能更適用于高端需求、高端應用場景;專業家庭影院投影機則兼顧高端需求和靈活性、經濟性;入門級的家用投影機、激光電視、液晶大屏則滿足普通家庭差異化的大屏顯示需求……
競爭又相似,差異互補卻共同成就大屏時代!這是Micro LED與投影儀在未來家庭巨幕市場的地位關系。而更多樣的選擇,顯然對于消費者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