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kie的VLZ Pro系列調音臺獲得尊重可不是因為它的重量。號稱下一代的產品系列會做得更好嗎?Mackie的小型VLZ調音臺,這些年在市場上因為其穩固、可靠、多能以及優秀的音質而呈顯為經典必選的臺子。有過一段內部連線連接有點不穩定的制造時期,但后來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了。在大部分的用戶心中,其地位都不可撼動,從最早的VLZ開始,品牌逐漸豎立,再到VLZ Pro系列,然后又是Onyx系列,現在則是VLZ3系列,和VLZ Pro系列類似的是,其中也包括有12-、14-以及16-通道的型號。
廠家好象以此為榮,又改進了話放部分的設計,重新定義了均衡器,改進了混音總線的余量。盡管VLZ Pro型號已經很超值了,如果你非常挑剔的話,比如對XDR話放音質不滿,對混音總線有限的余量不滿。那么這就是我今天向各位介紹VLZ3的原因。

總覽
1642臺子總體上保持了和之前型號幾乎一樣的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及操作功能。實際上,唯一明顯的區別在于立體聲通道上四波段均衡器的中央頻率的變化,自帶主輸入電壓選擇器。手冊上的電路圖和之前臺子的也幾乎一致。很明顯,之后廠家都不愿意去破壞既有經典的感覺,不要去破壞,不要去修正,因為1642調音臺還是深思熟慮的產品,使用也非常簡便,功能還很強大。為什么還要改呢?
因為和之前型號的操作類似性,我就僅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吧,因為沒有太多新東西要說。鉛個通道是單聲道的麥克風/線性電平輸入,XLR麥克風所用,TRS為線性輸入所用。沒有什么麥克風/線性電平切換的說法:選擇很簡單,用哪個接口就是哪個電平,線性輸入在到話放部分的前面有效經過15dB衰減。幻像電源的開關與否是對整個臺子起作用,當然了只是對XLR接口有效。每個通道上還提供有第二個TRS插槽,這是給非平衡的插入點使用的(部分插入輸出插頭的話還可以陰差陽錯作為推前直接輸出使用)。
再看看通道條部分,增益控制標記從0到60dB的話筒輸入增益,對線性電平輸入則是+15到-45dB的靈敏度。另外有一個推按式的按鈕可以激活第次次序18dB/Oct、75Hz的高通濾波器。接下來是四個輔助發送控制,前兩個配有紅色旋鈕,可以成對切換推前/推后狀態。第二對則是橙色的旋鈕,固定為推后狀態。和之前型號設計一樣,中央定位器可識別統一的增益位置,如果需要的話還有15dB的空間。1通道均衡器和之前型號設計一樣,擁有曲柄頂部及底部兩部分(從12kHz和80Hz分別 ±15dB增益),另外還有中頻±15dB增益,在100Hz與8kHz之間。令人失望的是,還是沒有均衡器輸入/輸出切換——這又繼續了之前型號的缺點。缺少這種切換很討厭,因為不能旁通未用均衡電路,如果要做對比的話,也能幫忙確定均衡條是否合適,或是只是讓聲音再響點再亮點!
在通道條的底部是聲像控制(在中央位置-4.5dB衰減)和靜音按鈕。臨近60mm推子頂部的位置是雙重用途的LED。綠色閃爍表明信號有無狀態(高于20dBu),在SOLO/PFL模式激活時則穩定發亮。紅色閃爍表示信號電平接近削波了,在按下通道靜音按鈕時則穩定發亮。推子一側成列的四個可按的按鈕可激活通道的SOLO/FPL模式,并將輸出發送到四個編組總線成對和主立體聲混音上。
前兩個立體聲通道,9-10以及11-12,都配有單聲道的麥克風輸入和立體聲的線性輸入。立體聲成對的兩個通道上都有話筒輸入,和單聲道的通道一樣配有相同的60dB增益調節和高通濾波器。這些立體聲通道上沒有插入點,盡管如此,這些插口還是可以再指定作為第二個通道線性輸入來使用。最后兩個立體聲輸入通道,13-14以及15-16,僅為線性電平輸入,衰減的輸入增益范圍±20dB。所有情況下,將聲源僅插到左方的線性輸入,則會使得兩個通道都是雙路單聲道的狀態。
所有這些立體聲通道和單聲通道類似:都有相同的四個輔助發送,相同的總線路由切換之類。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取代了帶中頻掃描的三波段均衡器,立體聲通道配有固定的四波段均衡器。頂部及底部在12kHz和80Hz提供有相同的曲柄反映,但是兩個中頻波段位于2.5kHz和400Hz位置。這是和之前臺子有很大差別的地方之一。之前的型號中頻點是3kHz和800Hz。最新更低的設置——特別是低中部分——對于商業音樂來說看來更為合適,因為可能會使用很多的合成器墊子音色。很明顯,這種改變是基于終端用戶的反饋,還是值得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