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kie的VLZ Pro系列調音臺獲得尊重可不是因為它的重量。號稱下一代的產品系列會做得更好嗎?Mackie的小型VLZ調音臺,這些年在市場上因為其穩固、可靠、多能以及優秀的音質而呈顯為經典必選的臺子。有過一段內部連線連接有點不穩定的制造時期,但后來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了。在大部分的用戶心中,其地位都不可撼動,從最早的VLZ開始,品牌逐漸豎立,再到VLZ Pro系列,然后又是Onyx系列,現在則是VLZ3系列,和VLZ Pro系列類似的是,其中也包括有12-、14-以及16-通道的型號。
廠家好象以此為榮,又改進了話放部分的設計,重新定義了均衡器,改進了混音總線的余量。盡管VLZ Pro型號已經很超值了,如果你非常挑剔的話,比如對XDR話放音質不滿,對混音總線有限的余量不滿。那么這就是我今天向各位介紹VLZ3的原因。

1642臺子總體上保持了和之前型號幾乎一樣的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及操作功能。實際上,唯一明顯的區別在于立體聲通道上四波段均衡器的中央頻率的變化,自帶主輸入電壓選擇器。手冊上的電路圖和之前臺子的也幾乎一致。很明顯,之后廠家都不愿意去破壞既有經典的感覺,不要去破壞,不要去修正,因為1642調音臺還是深思熟慮的產品,使用也非常簡便,功能還很強大。為什么還要改呢?
因為和之前型號的操作類似性,我就僅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吧,因為沒有太多新東西要說。鉛個通道是單聲道的麥克風/線性電平輸入,XLR麥克風所用,TRS為線性輸入所用。沒有什么麥克風/線性電平切換的說法:選擇很簡單,用哪個接口就是哪個電平,線性輸入在到話放部分的前面有效經過15dB衰減。幻像電源的開關與否是對整個臺子起作用,當然了只是對XLR接口有效。每個通道上還提供有第二個TRS插槽,這是給非平衡的插入點使用的(部分插入輸出插頭的話還可以陰差陽錯作為推前直接輸出使用)。
再看看通道條部分,增益控制標記從0到60dB的話筒輸入增益,對線性電平輸入則是+15到-45dB的靈敏度。另外有一個推按式的按鈕可以激活第次次序18dB/Oct、75Hz的高通濾波器。接下來是四個輔助發送控制,前兩個配有紅色旋鈕,可以成對切換推前/推后狀態。第二對則是橙色的旋鈕,固定為推后狀態。和之前型號設計一樣,中央定位器可識別統一的增益位置,如果需要的話還有15dB的空間。1通道均衡器和之前型號設計一樣,擁有曲柄頂部及底部兩部分(從12kHz和80Hz分別 ±15dB增益),另外還有中頻±15dB增益,在100Hz與8kHz之間。令人失望的是,還是沒有均衡器輸入/輸出切換——這又繼續了之前型號的缺點。缺少這種切換很討厭,因為不能旁通未用均衡電路,如果要做對比的話,也能幫忙確定均衡條是否合適,或是只是讓聲音再響點再亮點!
在通道條的底部是聲像控制(在中央位置-4.5dB衰減)和靜音按鈕。臨近60mm推子頂部的位置是雙重用途的LED。綠色閃爍表明信號有無狀態(高于20dBu),在SOLO/PFL模式激活時則穩定發亮。紅色閃爍表示信號電平接近削波了,在按下通道靜音按鈕時則穩定發亮。推子一側成列的四個可按的按鈕可激活通道的SOLO/FPL模式,并將輸出發送到四個編組總線成對和主立體聲混音上。
前兩個立體聲通道,9-10以及11-12,都配有單聲道的麥克風輸入和立體聲的線性輸入。立體聲成對的兩個通道上都有話筒輸入,和單聲道的通道一樣配有相同的60dB增益調節和高通濾波器。這些立體聲通道上沒有插入點,盡管如此,這些插口還是可以再指定作為第二個通道線性輸入來使用。最后兩個立體聲輸入通道,13-14以及15-16,僅為線性電平輸入,衰減的輸入增益范圍±20dB。所有情況下,將聲源僅插到左方的線性輸入,則會使得兩個通道都是雙路單聲道的狀態。
所有這些立體聲通道和單聲通道類似:都有相同的四個輔助發送,相同的總線路由切換之類。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取代了帶中頻掃描的三波段均衡器,立體聲通道配有固定的四波段均衡器。頂部及底部在12kHz和80Hz提供有相同的曲柄反映,但是兩個中頻波段位于2.5kHz和400Hz位置。這是和之前臺子有很大差別的地方之一。之前的型號中頻點是3kHz和800Hz。最新更低的設置——特別是低中部分——對于商業音樂來說看來更為合適,因為可能會使用很多的合成器墊子音色。很明顯,這種改變是基于終端用戶的反饋,還是值得改進的。
這個系列臺子的輸出部分,再次說一下,幾乎和之前的一樣。除了前兩個輔助發送帶主電平控制外,統一的增益中央定位,以及額外的10dB有效增益。這些輔助發送還都配有獨奏SOLO(推后)按鈕,以及提示LED。輔助發送3和4只在背面板的平衡(接地補償)輸出插槽出現,沒有主電平控制,沒有AFL監聽。再朝兩個輔助下面是一對LED,用來顯示主電源有無狀態,和幻像電源狀態,從背面板上可以開關設置。
"還是別動大手術了..."Mackie VLZ3系列調音的通道條。和VLZ Pro系列差別不大,四波段均衡器的中央頻率稍微變了,布局非常好,也易于使用。輔助發送控制的右側,有四個專門的立體聲效果返回。每一個都配輸入電平控制,20dB增益大小,默認都可以發送到主立體聲混音總線。不過,第一個返回還可以經由單獨的電平控制發送(作為單聲混音總合)到輔助1總線,而第二個返回類似,可以發送到輔助2上。比方說,這種功能對于發送混響給人聲耳機來說就非常理想。
第三個立體聲返回可以從主立體聲總線切出并發送到子編組(subgroups)任一對中。第四個返回也可以從主立體聲總線中切出,發送到控制室監聽/耳機——比如有參考音軌錄音時就比較有用。第四個返回可以獨奏發聲,有一個專門的按鈕來控制。
監聽部分配有一個垂直的立體聲條線狀的計量表,0標記意味著0dBu(而不是更常見的+4dBu)。這是Mackie臺子一貫的做法,不過我個人倒是挺喜歡這種感覺,廣播電臺的人吧,我知道很多人會對oVU等同+4dBu的概念感到迷惑。另外還有一組四個按鈕,用來從立體聲磁帶返回、子編組以及主立體聲混音總線中選擇監聽源。磁帶返回配有旋鈕電平控制,提供有20dB的增益,如果需要的話,按鈕部分則可以控制信號直接發送到主混音總線上。在RCA Phono插操對上還有磁帶輸入,可以從立體聲混音總線中提供第二對錄音輸出,這些均經過了=10dBV額定電平的優化。另外,在BNC接口部分還有一個12V的鵝頸照明燈輸入。
針對主控制室監聽和兩個耳機輸出有專門分別的電平控制,還有一個單獨的用來設置獨奏信號音量的電平控制。另外還有一個按鈕用來選擇通道的推后(AFL)或推前(PFL)獨奏模式。耳機放大器部分的設計也很強,電平夠大——所以用起來要小心些了。最后,在該部分的底部,四個帶按鈕的子編組還可以發送其輸出給兩個混音總線通道。
現在我們翻過來看看背部面板,主輸出用的是接地補償布局,而主輸出(XLR和TRS)則擁有有源輸出驅動單元。前8個輸入通道對應推后直接輸出TRS插槽,8個輸出插槽上有四個子編組輸出,可以連接到8軌錄音機上。編組1還可以進輸出5,編族可進輸出6,如此類推。四個輔助發送也是TRS接口,還有四個立體聲返回。控制室監聽輸出則對應另外一對TRS接口,同時還有相同的主混音總線輸出,一對非平衡插入則為主混音總線所用。總體單聲主輸出也是一個單獨的TRS接口,旁邊配有獨立的音量控制。另外還有一對公XLR接口,也是給主立體聲混音輸出所用,凹進式的按鈕可以衰減電平40dB,可以讓輸出進到錄音機或其它調音臺的話筒輸入上。我剛才提到過,兩個搖桿切換控制,可以打開調音臺電源,或是激活幻像供電。凹進式的滑桿切換用來確定輸入主電壓,選項有100、120及240V交流電源。
調音臺的鋼質結構箱體,這遠比我所設想的要結實地多,推子下的面板邊呈凹入狀態,方便攜帶處理。總體風格重新設計,比之前的感覺更為現代了,形式變了,當然本質還是沒變。和早期的臺子不一樣的是,接口部分固定,不能轉動上機架,但是另外還是提供了上機架的選件,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另外,在背部還印有一些圖形,顯示了相應的接口連接需求。
所有我們認為的Mackie臺子應該保留的關鍵功能依然保留:密封式電位計,鐵箱體,控制旋鈕承受壓力到臺子的金屬框架而不是旋鈕機制本身等等。
大部分的改進都掩蓋在頂部面板下面,主要是關于電路方面。最重要的是,XDR話放部分可以說是XDR2第二代了。最新的XDR2話放部分的最重要的改進是頻率響應部分明顯的加寬,但并不是在高端:最重要的變化都是在低頻部分擴展。在我的經驗中,低頻余量及擴展是話放品質好壞的重要指標,能有效避免在信號經由其它電路段時的相位移位現象。
T在最新的前放設計中余量也更大了,在沒有染色的情況下將信號帶到了+22dBu,而且動態范圍令人稱贊的130dB。失真方面也做了改進,總體諧波失真減到了0.0007百分點。輸入部分的要有一定的抗射頻干擾能力——特別是在電路帶寬很寬時就更顯得重要——而輸入阻抗已經從1.3升到2.5kHz,這樣用戶可以發揮出各種動圈話筒的潛力,高頻更高,染色更少。
這個系列的臺子的另外一個主要的變化是混音總線部分,重新打造結構,使得信號電平在推后緩沖增益前,經由混音放大器和總線推子壓調節。這樣可以提供更大的余量,混音較為“勁道”的信號時輕松許多,失真也保持較低狀態。實際上,臺子的總體THD圖和之前型號相比減了許多,只有0.0025的百分點。奇怪的是,串擾指標在新型號里的表現好象比原來弱了些,原來是從-84dBu達2dB,新的VLZ3上是從-82dBu。類似的是,主混音噪音,在所有推子一致情況下也有點弱,4dB從-90到-86。但實際上,我很懷疑有人真能告訴我有多少區別,而余量足低失真則可以輕松驅動臺子,動態范圍也教廣。
VLZ Pro系列臺子的XDR前放是同等價位里最好的,可以匹敵許多最高端的臺子。用來錄制“嚴肅音樂”,結果非常棒。
這種最新的設計,看來還是保持了原型的聲音中立性(Mackie也有不是“中立性”的,比如在Mackie的Onyx 前放設計中,就使用了明確的“聲音味感”sonic flavour的說法),但是聲音非常明顯地干凈,是在處理很有“勁道”的信號時聲音沒有造作的感覺。噪音電平和原來也一樣,但低頻部分聽起來更為豐滿,更為自然。
混音總線余量是原來型號的一個弱項,但在VLZ3中就做了明顯改進。之前的情況是,我很擔心信號到+7dBu電平位置,因為信號高過此位則變得不自然了,但使用1642 VLZ3臺子,聲音就非常干凈,不造作,即使是在+10dBu LED位置情況下,這真是非常重大的一個改進,很穩定。
另外一個重要的改變是立體聲通道均衡器。可以降低低中頻段的中央頻率,在聲調音樂化校正方面更為簡單。令人驚訝的是,這個變化非常實用。
總體來說,Mackie工程師還是聽取了顧客的很多意見及反饋,并針對這些進行改進,讓性價比更高,結果就是鶴立雞群于同行專業設計中的VLZ3系列調音臺。
更多資料請關注美奇官方網站www.mack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