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這種高效低能的綠色環保光源憑借奧運會開幕式被眾人熟悉。一個市場容量高達500億元的新興產業也浮出了水面。但專家昨日向記者透露,北京奧運會的LED震撼演出卻難掩飾中國LED的失落:雖然北京奧運會使用數以億計的LED是由中國企業封裝和生產的,但價值鏈中含金量最高的功率型芯片卻基本從國外進口。
半導體行業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國內LED市場增長迅猛。如果不解決核心競爭力問題,市場速度反而將給中國LED產業帶來損失。由于不掌握關鍵上游技術,整個行業的核心利益遞減和機會成本拔高。”
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發布的《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最新數據》預計,2007-2009年間LED封裝產品年均需求的市值為466億元。而在這466億元的背后,僅以紅光LED舉例,國內只能做中、低檔紅光LED管芯,僅占市值份額的12%,而88%依賴進口。
中國的LED產業剛剛看到曙光,就發現原來還是處于“邊緣經濟”的尷尬局面。中國LED想要擺脫“為人做嫁衣”的命運就必須向上游突圍,但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動蕩,談何容易?
日前,金沙江創投、北極光資本兩大創投逆勢而動,以3000萬美元注資北京太時芯光科技公司。
知情人士還透露,不少國內的LED大廠也期望入股太時芯光,以期進入產業上游在未來的競爭中爭取更加有利的位置。至此,中國LED產業已具備基本完整的產業鏈,并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北方地區、江西及福建地區四大區域,而北京將成為研發的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