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受國內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全球LED顯示屏市場規模增速僅為2.8%。這一數據顯著低于2023-2028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10%的前期“預期”。業內分析認為,全球宏觀經濟相對低迷,以及傳統需求市場飽和,正在成為LED顯示市場成長的壓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LED顯示產業的“產能”依然在擴大。例如,2024年Mini LED COB顯示屏產能約5.76萬㎡/月左右,2021-2024年復合成長126%,預計2025年底COB顯示屏產能將高達8萬平米。此外,一系列正在建設中的Micro LED芯片產線也將在2025-2027年陸續投產。產能增量和需求飽和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
因此,努力開拓LED顯示產品應用新場景、新價值、新市場就成了行業發展的關鍵任務,也是下游終端企業現階段,除了擁抱Micro LED相關技術創新之外,最為重要的競爭點。
區域下沉市場要增量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三年LED顯示屏幾乎保持了每年一成的均價下滑。這將驅動行業“下沉市場的形成”。其市場增量的核心邏輯包括:1. 成本下降驅動市場向非發達經濟體或地區滲透、2.發達經濟體的成熟應用經驗向更廣闊區域市場滲透、3.成熟應用模式的價值鏈明確,研發成本分攤已經完成。
其中,國內市場的機會點主要包括,三四線城市及縣域經濟市場。例如,新基建政策推動智慧城市、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基層政務顯示系統升級、智慧交通、平安工程等進入AI時代的升級需求等等。以及農村市場文化場景建設需求,如鄉鎮電影院、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群眾活動需求等。
國外市場機會主要在于面向經濟活力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市場。這是與歐美等應用較為成熟、普及度較高的市場完全相反的方向。在產品成本下降的支撐下,努力開辟更多的國家地區市場,覆蓋更廣闊的需求人口,在亞非拉地區,特別是如東南亞、中東、巴西、南非等,南方地區和國家中,經濟支撐較好的地區,挖掘機遇是我國LED企業需要做的增量工作。
客戶群體結構性增量
傳統LED大屏顯示市場“嫌貧愛富”的特征非常明顯。不僅對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和我國沿海地區發達城市存在地域性依賴,更是對政府市場和大企業市場高度依賴。換一個角度看即是,即便在經濟發達地區,基層市場仍存在未被充分開發的潛力。
客戶群體結構性增量的核心邏輯包括:1. 價格下探推動客戶群體層級下沉、2.創新的產品和應用適合于中小企業,乃至家用消費者、3.商務活動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驅動大屏顯示應用的新價值。
例如,中小企業和基層市場(To B)中,中小型商超/連鎖門店數字標牌系統、直播零售、智慧社區建設需求、群眾文娛空間建設升級、初創科技型企業智慧辦公顯示解決方案、商務樓宇智慧辦公服務產品等,都是可以發展和開拓的市場。這些應用機會,雖然不如控制室市場那樣一個項目數千萬大單來的“精彩”,但是勝在面廣、量大,可以積少成多。
此外,消費級市場(To C)LED屏也可以探索嶄新的應用方向。比如,家庭影院場景,100-250寸微間距LED替代傳統電視、投影,服務高端居家視聽需求;或者電競顯示領域,LED顯示高刷新率、高對比度、大屏巨幕、可變性設計的產品特點,服務于數字娛樂產業等,也是可以定向開發的市場。
新應用、新場景的增量
長期看,LED產業鏈自身的技術,以及包括5G、AI等在內的應用生態技術都還處于高速發展的軌道上。LED顯示屏通過技術創新,擁抱新應用、新場景,實現新的價值突破的空間依然不小。
這方面的核心市場邏輯,除了 技術迭代催生LED屏的新應用外,數字化社會持續發展、AI技術的深入應用,對視聽行業的整體推動亦功不可沒。同時LED顯示產品的價格下降、性能提升及形態創新,也可成為推動新場景應用的重要發力點。
例如,目前已經明確的還在發展期的新應用和新場景包括,虛擬制作產業中的影視拍攝LED虛擬影棚、直播零售服務、元宇宙場景XR虛擬娛樂空間等;新型顯示終端方面的會議一體機、智慧教室全景式教學屏、AI智能體虛擬人導覽屏(單面、雙面、三面、包柱屏等);新型場景,如影院LED屏幕替代傳統銀幕、車載顯示應用等。
整體上,與新的內容形式結合、與新的業務流結合、與新的空間場景結合,是LED顯示屏擁有,基于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去持續創新應用形態和存在價值的空間。這些方面,需要行業企業拓展思維邊界,跳出既有方案框架,探索新的技術融合與場景化可能。
拓展LED屏應用市場,需要行業優化渠道、提升服務
進入任何新的市場領域,如不同的地區或國家市場、下沉市場、中小企業、車載等供應鏈、零售或者家用消費圈,都意味著LED屏產業的供應者需要嶄新的“能力建設”。
一方面,需要針對新增業務, 持續完善經銷體系、提升市場滲透和覆蓋能力,以優質匹配的產品+優質的服務達到率,協同推動新增量的開發。其中,網點和渠道覆蓋,不僅要面向區域市場、也需要針對具體的細分行業和場景市場,并搭建B2B/B2C電商平臺。同時,還需要為新應用,提供必要的內容生態鏈支撐,滿足用戶快速用起來的需求。
另一方面,行業要適應嶄新的“用戶和客戶”習慣。如,更為零散的客戶分布、更多服務性需求,以及部分新增用戶的專業化技能水平更低的現實,部分用戶對產品的定制化需求等。這方面,不僅是產品要更適配、渠道和服務要跟上,更重要的是“針對性的思維升級”,要從企業文化上建立更為普適和普及的用戶認知體系和服務意識。
同時,新市場的開拓固然以終端企業為主體,但是也離不開產業鏈的協同。包括,要抓住政策驅動因素,如新基建專項、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計劃(4K/8K內容制作需求)、鄉村振興戰略(數字鄉村可視化平臺)等等;也要抓住上游產業鏈迭代升級的機會,比如上游材料國產替代(驅動IC/封裝技術突破、成本下降),顯示方案與5G/AI技術融合(我國有望率先建設成下一代數智化社會),循環經濟模式(租賃服務/以舊換新體系)等。
當然,開拓增量市場、布局新渠道、完成新客戶積累,也意味著一定的行業風險:例如,價格競爭壓縮利潤空間;新興市場教育成本較高,試錯風險高;技術路線迭代風險,如巨量技術、Micro LED量產進度不確定性;法律和政策風險,特別是海外市場的開拓上的文化和法律問題……
總之,LED顯示屏的應用在“高大上”的一側、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傳統強勢應用場景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也面臨既有市場后續增長空間有限的問題。如何在“高大上”市場之外, 結構化發掘新潛力點,通過"場景深耕+渠道下沉+技術升級+AI賦能"等多維策略,打造行業次級增長的新賽道,是一道必答題。這道題答得如何,亦將決定LED屏顯企業長期的行業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