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視頻通訊技術的不斷成熟,遠程視頻會議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應用和推廣。在這個時代,空間和時間在遭受科技風暴的洗禮后都已然變得不值一提。
60年代初,發達國家最先開始研究模擬視頻會議系統,并逐漸商用化。80年代中期,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飛速發展,圖像編解碼技術取得突破,信道費用降低,為視頻會議走向實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90年代中期以來, Internet工程任務組(IETF)開發出實時傳輸協議(RTP)、資源預留協議(RSVP)等與ITU-T的H.323建議配合,以保證在IP網絡上傳送實時音頻視頻流,而現在,高清視頻技術應用的時代已經到來。
技術風暴過后究竟帶來多少實際的改變呢?據了解,很多高新技術自開發完成之日起就再也無人問津了。因為高新技術的實際應用往往面臨的最實際問題就是“貴”!視頻技術同樣面臨著這樣的難題,高昂的設備和升級維護費用仍然是現代視頻技術應用的最大阻礙。
以思科的網真業務為例,根據思科公布的報價,供兩個人使用的單套設備售價為7.9萬美元,可供12人開會的單套設備售價為29萬美元。這意味著,兩個人使用網真進行遠程視頻通話,至少需要約16萬美元,而開一個公司的網真會議,至少需要60萬美元。
而這還只是網絡費用。由于網真對網絡質量要求較高,使用網真會議室的用戶必須向運營商租用高質量的網絡,這意味著每個月還需要支付至少3000美元的網絡使用費。
就中國市場而言,現在普遍應用的高清視頻系統也只是局限在大公司和國家行政機關中,雖然隨著技術的改革,競爭的加劇,價格已經比較平易近人,但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還是無法承受。而我國市場最大的開發潛力還是要靠這些中小企業,這也是我國特定國情所決定的。
而就在眾多視頻廠商仍深陷于價格戰中不能自拔的時候,視頻會議租用模式已經悄然浮出水面,并迅速在中小企業市場中攻城掠地。以深圳視高科技為例,作為我國市場中率先推出租用模式的視頻平臺企業,其推廣之迅速,規模之大可見一斑。
2005年底,視高科技率先推出了協同視頻會議租用平臺www.seegle.cn,搶先向SaaS服務模式邁出了第一步;為此,視高科技建設了華中、華東、華南、東北、西部、西北6個通訊中心,在這六個區域部署了50多臺高性能服務器提供信息數據交換,龐大的信息交互網絡使它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視頻會議租用平臺。北京首鋼集團、海爾集團、聯想(北京)有限公司渠道銷售部、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都相繼與其簽署合作。
而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的龐大市場,視頻租用更是企業降低溝通成本的最佳途徑。僅僅一個月60元的租金,無需購買任何軟硬件設備,無需進行服務器托管,無需繁瑣的安裝過程,也無需具備專業的經驗,就可以為企業搭建一個專業的視頻會議平臺,即時與天南海北的客戶進行零距離溝通,受到中小企業的認可是必然。
中小企業一般對于設備終端的要求較低,而且連接點數較少。這就要求廠商能夠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產品、全套的解決方案,以及高質量的售后服務,所以要尋找一條最省錢省心的辦法,就是辦理租用業務。
事實證明,技術要發展,但是更要考慮到實際應用,再好的技術如果無法普及,無法降低成本也只是浪費資源而已。只有擁有了市場,高新技術才能夠擁有持續創新的活力和動力,否則最后的命運也只能是束之高閣,乏人問津。個人電腦為互聯網打開了一扇門,租用模式為視頻會議開啟了一扇窗,下一個高新技術的普及仍然需要創造性思維,知識就是金錢在技術革命的時代尤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