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疫情三年來“首度”的線下IFC2023展會在北京開展。受到疫情“后遺癥”和同期顯示相關類展會增多影響,IFC2023并沒有隨著視聽應用“規模”增加而成長。但是,這不妨礙,IFC2023依然“巨頭云集”。
其中,最大牌的莫屬英特爾了!作為全球CPU巨頭,英特爾已經連續多界參與IFC展會。其將“計算”與“視聽連接”,視為未來“商務辦公”必備的智慧升級基礎框架。——這一點在IFC2023更為突出:IFC2023展會上“智慧辦公”正在成為一個快速崛起的新藍海。
巨頭描述“智慧辦公”新未來
IFC2023英特爾攜手MAXHUB、海信商顯、億聯網絡和釘釘等生態伙伴共同展示了創新的英特爾®遠程協作解決方案——計算、顯示、專業會議室解決方案、網絡云服務和連接……這幾家企業其實已經是一個“智慧辦公”的微型閉環供應鏈。
不僅是生態聯盟助力智慧辦公,更有老牌行業企業“高調出席”IFC2023,展現智慧辦公市場的拓展期待。例如,鴻合科技旗下專注于專業視聽和集成領域的鴻合智能HVS、科旭威爾“科易星®2.0版本” 會議場景智能拍攝系統、羅技新品“羅技AI全家桶”及多種商用解決方案亮相、CHARTU長圖全數字化智慧辦公音頻系統等等。
除了比較專注智慧辦公的企業之外,各大顯示巨頭也都在智慧辦公市場深入涉足。例如,聯建光電帶來新款智能會議顯示終端、 邁銳光電智慧會議一體機、利亞德展出了122、135英寸TXP系列智能LED顯示終端,雷曼、洲明這樣的會議和教育LED直顯產品領頭羊,更是“精品輩出、不一而足”。
“在2022和2023年上半年,會議室交互應用市場持續萎縮背景下,廠商的熱情沒有減少:因為我們看到的是長期趨勢!”一位行業人士表示,以“云網軟”為基礎、以智慧技術和智能計算為核心,以顯示、音頻、觸控為窗口,落地智慧辦公是“行業”的共同期待。也是商顯產業鏈,最看好的未來“大塊頭”增量場景。
飛利浦會議室解決方案
這其中,不斷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如微軟Office 365 Copilot這樣嶄新的辦公生產力工具,不斷改變著“辦公室的信息和數據創生與應用過程”。行業認為,這種業務層工具的改變,勢必對辦公室整體的數字化、可視化產生“革命性”的推動力。雖然今天這種變化只是“序幕”,但是“全球營收百萬以上的公司達1億多家”,僅上市公司就高達近6萬家。若是其中的龍頭企業完成數字化辦公改變,其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潛力市場。
而且,行業人士認為,疫情三年遠程辦公、遠程會議的應用,讓業界對這種潛力的規模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就像吃過好吃的,就會念念不忘——開拓企業辦公的視聽應用場景,是所有專顯企業的共識。
從遠程會議到智慧辦公,升級不是一點
智慧辦公的起點無疑就是疫情中火爆的“遠程會議”。IFC展會上,智慧辦公的產品,多少都與遠程會議應用“息息相關”。
行業專家認為,這反應了,1.智慧辦公找到了一個可以落地的“利基”應用、2.智慧辦公的發展還在初期階段,如何走出會議室的四面墻,深入更多的業務場景和辦公現場是要解決的問題。后者也是建立智慧辦公生態的目的。
即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產品或者企業能解決智慧辦公的所有問題。強大如因特爾或者騰訊、華為也不行。“智慧辦公的目標是更高的辦公室生產效率、和更和諧的協作關系”,而智慧辦公解決方案本身也是“高效的產業生態協作的結果”——一位企業大佬指出,每一個智慧辦公企業都需要了解生態、并明確自己的生態位,進而幫助整個供應鏈組織好智慧辦公供給體系。
同時,智慧辦公市場也需要“最終集成者”。這個最終集成者的核心使命不是“設備總包和安裝”,而是“在供給和需求之間,搞定客戶的業務邏輯”。某種角度看,智慧辦公是為不同企業定制化的產品——特別是在跨越行業時,如醫院、礦業、政務等辦公需求會截然不同,這需要“集成者”把控其中的業務差異。
“如果說,智慧會議室、遠程會議,是將一個具體的場景放在了網絡上,更多的是視音頻的遠程溝通與交互;那么,智慧辦公就是要將企業的核心業務流搬遷到虛擬空間之中,承載到人工智能之上。”行業專家指出,兩者的差距是天壤之別——當然,市場潛力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即從遠程會議過渡到智慧辦公,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照葫蘆畫瓢:智慧辦公是一個全新領域和全新的科學命題,需要全新的產業答案。
IFC2023智慧辦公“暢享”與“落地”之間
“最好落地的,頂多叫做智慧會議室,再加一點智慧前臺……”這是一位業內人士對智慧辦公今天場景的概括。
但是,落地空間有限不妨礙視聽產業鏈對智慧辦公的期待:從應有的窗口技術看,顯示、音響、觸控交互、機器視覺、機器聽覺是“基本窗口性硬件”——這些硬件的行業市場地位和未來潛力規模,不受智慧辦公系統在軟件、數據和信息層如何架構,智慧決策技術如何輔助工作影響。
從技術角度看,“智慧辦公中視聽產品已經具有極大的確定性”。這與“業務邏輯上,如何實現智慧辦公的不確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對比。”業內人士指出,這決定了智慧辦公的發展,很可能會是一個視聽應用先行、先到的過程:先有了屏幕,才能探討這塊屏上能做什么。
“可以把智慧辦公的窗口和云網設備視為毛坯,把業務和數據、信息流組織視作裝修——雖然毛坯也有各種不同戶型和格局;但遠沒有裝修變化萬千”。這一點是智慧辦公市場能夠落地的基礎,也是這一場景應用目前最大的“確定性”。以此為基礎,商顯和會議系統行業,大力發展智慧辦公概念就成了必然。這與辦公服務集成和辦公軟件服務商們的努力,信息智能化技術的進步一起,構成了未來智慧辦公的大三角結構。
“有困難、有潛力,也有即刻落地的實用性!”這就是IFC2023展示出的智慧辦公的基本面貌。從視聽產業角度看,視聽設備走出會議室,進入廣闊的辦公場景是美好的未來,也是努力的方向——即便退一步看,智慧會議室、智慧教室、遠程協作,依然有很大的增量空間。這時IFC2023智慧辦公概念“遍地皆是”的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看,與居家市場、公共商顯等比較,智慧辦公的“生產力”屬性更明確,投入回報價值邏輯更清晰。這也決定了智慧辦公一旦實現應用上、業務層的突破,就會“石破天驚”的爆發:例如,疫情期間遠程會議的爆發式發展。也恰是這種屬性差異,讓智慧辦公的熱度能夠在IFC2023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