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及能源消耗的綠色趨勢,全球視頻會議市場出現突破增長,經過近十年來的風生水起,如今視頻會議的技術和應用已日趨成熟,視頻會議也已成為各大型機構的信息系統中的“標配”。
然而在現有使用客戶中不乏經常聽到應用效果與預期有差距的抱怨。據調查顯示,清晰度、時延、帶寬、穩定性、高居不下的價格以及運營商的推廣模式等都是阻礙視頻會議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其中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是視頻的清晰度。
順應客戶體驗的要求提升,各視頻會議廠商尤其以硬件為主的視頻會議廠商紛紛轉戰“高清”領域。2007年,眾多廠商相繼推出“高清”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高、中、低等各種終端的高清產品大量上市,如思科的“網真”系統,北電的“遠真”系統等。
然而,硬件高清系統造價昂貴、部署及維護的復雜性,使大部分客戶忘而卻步,2008年以威速(V2)為代表的軟件高清系統的異軍突起,突破性以軟件形式實現客戶的高清需求,使原本競爭就異常激烈的高清視頻會議市場成為“軟硬兼施”的競爭局面,而這種態勢也使得客戶在高清視頻會議應用層面得以更多元化的選擇。據相關專家表示,高清市場將逐漸替代傳統視頻會議市場,在未來3-5年內得到逐漸的普及,而軟件高清系統將成為市場的新寵。
高清視頻會議有多“清”?
*高清與標清的視覺差距
1080p作為高清電視的顯示參數,是如何定義的呢?最初是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制定的最高等級的高清數字電視的格式標準,有效顯示格式為:1920 ×1080。視頻會議開始的時候,把D1作為高清標準,D1在數字電視領域是480i格式,在國內P質模式下是4CIF,704×576。還有D2、 D3、D4、D5更高格式的標準。720p其實是D4標準,D4標準還要求60赫茲,就是720×60p。現在很多廠商推出所謂的高清其實是720× 30p,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高清。1080有兩個格式,1080i和1080p,1080i的格式是隔行掃描,1080p是逐行掃描,一開始定義時候,1080p在美國是60赫茲,1080p用的最多的是30p以下的片源頭,1080p是現在已經定義的最高的高清數字電視標準。
高清視頻會議需要所有的終端都是高清兼容設備,從而視頻會議的所有參與者都可以享受高清視頻。除此以外,為實現高質量的視頻會議,網絡寬帶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高清互動視頻會議要求最低的數據傳輸速率為1Mbit/s。為達到最好效果,建議數據傳輸速率達到或超過2Mbit/s。網絡QoS也是必須的,它可以保證視頻會議進行期間穩定的效果。
若要直觀地了解高清視頻會議與標清視頻會議的區別,可將電視屏幕想象為電腦顯示器。想象一下,將640 X 240(相當于480i)的低分辨率數字圖像拉伸在42英寸的屏幕上將會是怎樣的效果?圖像將被扭曲,因為低分辨率的圖像中沒有提供高質量視圖所需要的足夠多的圖像信息。高分辨率格式所具備的更高的像素數可以提升畫面質量,使大屏幕上的畫面顯得更清晰、流暢。在視頻會議中,這種技術可以改善整體的視覺體驗并消除會議疲勞,顏色也更為鮮明和真實,動作清晰流暢。
在高分辨率多點視頻會議中,至少有兩組參會者想從不同的地點(終端)參與會議,此時需要高清MCU來橋接所有的通話。當然,MCU必須支持真正的高清(至少720p)并保持30幀/秒,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夠兼容所有的終端設備,這樣才能使多點視頻通話達到點對點的通話效果。最后,MCU必須是標準化(H.264)產品,這樣才能實現互聯互通和可擴展性,從而滿足盡可能多的多點通話。
高清視頻會議能夠得以大規模應用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采用了H.264編解碼技術標準。H.264是非常適合視頻會議的編解碼技術。盡管和之前的H.263算法相比,它需要更高的處理性能,但是自2004年之后生產的大多數視頻會議系統都包括H.264。它可提供優質的視頻傳輸和低延時的編解碼,從而使視頻流更為流暢、自然。事實上,H.264的效率是H.263的兩倍,在特定線路速率下的視頻質量也要高出一倍。此外,某些增強的H.264技術還包括交互視頻的差錯隱消算法,此技術可自動調整視頻處理,即便在網絡負擔過重、不穩定或者出錯率高的情況下,都可以保證操作自如,并提供更高品質的視覺享受。
H.264編碼標準提供了更強的靈活性,為不同的開發商提供了互聯互通的通用平臺。H.263標準支持眾多不同的版本,而H.264標準只包含極少的壓縮技術。這樣一來,可以在不明顯降低視頻質量的前提下更輕易地實現多生產商不同視頻會議設備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