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數字電子看板(Digital Signage)市場估計到2009年將達到新臺幣600億元(約20億美元)的規模,由于這塊市場大餅尚無一成功商業模式引領風騷,已經吸引包括面板廠、工業計算機(IPC)廠以及軟件商覬覦,并積極投入市場,彼此各有競爭優勢,誰能勝出,值得探討。
垂直應用市場種類繁多,向來為工業計算機產業發展上的特性,而數字電子看板隨著市場接受度的提升而日漸受到IPC與相關產業的關注,近2年幾乎相關產業都對數字電子看板市場的前景表示樂觀,并投入相關發展。
然而,對于數字電子看板,截至目前為止,不論產業經營或市場發展上,仍未出現一套成功的產業發展模式可供業者進行參考或遵循。因此對于IPC業者而言,數字電子看板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市場,或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而目前遭遇到的問題或瓶頸有哪些,透過從各業者目前發展的近況,或許能窺視出一個端倪。
數字電子看板在早期,是從電梯內的小型播放系統起家,希望利用乘客搭乘電梯的短暫時間,能接收一些商品促銷訊息;之后,由于大尺寸面板的價格越來越能讓市場所接受,所以數字電子看板的應用也逐漸擴及到一般廣告應用上,成為取代燈箱廣告另一種新的展現方式;同時,在類似班次時刻查詢、醫療院所的號次順序等公開信息查詢應用上,數字電子看板也慢慢取代了傳統的實體看板。
然而,結合大尺寸面板降價與計算機運算科技及外圍軟硬件技術發展,數字電子看板所擔任的角色也越來越多樣化,廣告商試著利用數字特性,進行更多主動與交互式廣告內容播送,或是將數字電子看板應用在類似仿真更衣的魔衣鏡,或仿真不同窗外景色的各種仿真應用上。
雖然,數字電子看板比起傳統燈箱或實體看板,在建置成本價格較高,但是在播放的內容數量、更換速度、畫面品質,或是動態表現上,能有更多應用空間,所以也相當受到市場青睞,因此現在不論是在一般醫療院所、電影院、百貨公司、鐵公路、捷運等公眾交通站點,隨處都可以看到數字電子看板的蹤跡。
iSuppli曾經預測全球數字電子看板的廣告市場從2005年到2010年將會以每年成長30%的速度快速擴張;Info Trends/CAP Ventures的調查則指出,數字電子看板市場估計到2009年將逾新臺幣600億元(20億美元)的規模,如果從2003年的5.5億美元計算,成長幅度超過350%;MultiMedia Intelligence的調查中也表示,數字電子看板市場持續成長,2008年約有110萬臺顯示器應用于相關領域,幾乎超越了2007年顯示器出貨總量的34%,而預計在2012年,將有230萬臺的顯示器應用于數字電子看板產業;而DIGITIMES相關研究也提到,未來采用電子紙顯示器型態的廣告看板或公用顯示設備,全球使用量將超過10億臺。此外,在大型面板的價格逐漸進入合理范圍的前提下,數字電子看板市場,也被面板業者視為是繼液晶電視之后的重要應用市場。
面對如此精彩可期的市場,自然對相關業者都存有莫大的吸引力,因此不論是面板業者、網絡服務提供商、IPC等硬件控制器的供貨商、播放軟件業者,甚至連一般廣告商都相當看好數字電子看板今后的發展趨勢,而且都有意想切進市場中分一杯羹。
在硬件方面,臺灣除了以IPC業者為主體外,也有部分像是建興(AOpen)這類準系統硬件供貨商在涉獵相關市場;奇美集團采取透過旗下的奇菱科技,作為進入數字電子看板的跳板;臺達電也對數字電子看板市場相當有興趣,并為此成立相關部門;其它國際間像是通訊設備大廠思科(Cisco)也強調從通訊連結的角度出發,為數字電子看板的應用提供了一套名為「Digital Media System」的解決方案,并且已經正式進行服務;面板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夏普(Sharp)與Panasonic,基于數字電子看板將成為繼電視之后,成為大尺寸顯示器的主要應用之一,也分別針對數字電子看板的發展,提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其它即便像是富士通(Fujitsu)也積極進軍數字電子看板的市場,與軟件廠商TELentice攜手合作,共同跨足數字電子看板的市場。
從純粹技術的觀點來看,由于面板生產技術的提升,可以適合應用在數字電子看板用途的不同尺寸類型顯示器,價格都已經落到相當合理價位,讓采用數字電子看板對于一般業者而言,不再是高不可攀奢侈品。再加上網絡環境逐步成形,以及日益便利的后端管理應用平臺出現,有越來越多零售通路商場及公共場合,開始導入以數字電子看板為主的廣宣形式,以取代傳統的看板或布告欄。
如果進一步整合感測技術、視訊分析或無線傳輸等技術,數字電子看板甚至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傳遞影像訊息,它進一步可以與消費者有深一層的互動,例如目前在國外,已經有業者透過傳感器或影像辨識系統,針對消費者的不同性別或反應動作,而能主動的改變數字電子看板中所展示的產品內容;同時,透過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的整合,可以更輕易且快速將消費者正在觀賞的展品,相關各種細部規格、應用架構或搭配等不同信息,反應在數字電子看板屏幕上。甚至也可以藉此觀察不同消費族群對于廣告的反應與效用,業者表示,這些都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已經可以實踐的產品應用架構。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與各方競爭者,不妨先看看從基礎的面板到終端的內容供貨商,這些競爭者本身所強調的優勢是什么?
掌握面板供應的面板相關廠商,認為數字電子看板的市場成功與否,重點在于面板尺寸的供應與面板本身的成本價格,對于后端控制技術則認為一點都不需要擔心。
這類型業者所秉持的論點是,基于全球電子產業發達,類似數字電子看板這種產品,背后所需要的控制器版卡或系統,在設計與制造方面人才都不虞匱乏,甚至面板廠商本身就為了因應產品發展而設置有相關研發單位。因此面板相關業者認為,對于市場而言,如何能以最低的成本獲得設備系統才是進入市場的關鍵,而這也是面板廠商的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