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空調的企業文化這樣寫著:“企訓——忠誠、友善、勤奮、進取。企魂——給消費者以精品和滿意,給創業者以機會和發展,給投資者以業績和回報。企略——運用雙贏智慧尋求發展空間,實施規范管理激活創新機制,容納多種聲音構筑和諧環境,追求個人夢想創造格力奇跡。”
但是,日前發生在安徽巢湖安德利賣場格力空調導購暴力促銷傷人致死的這起惡性事件,傳遞給人們的并不是什么“友善”印象,更不是“構筑和諧環境”,而是野蠻行徑與惡性競爭。
9月29日晚,安徽巢湖安德利賣場,格力促銷員孫軍與某競品實習促銷員強大偉因為終端物料布置問題,發生口角,進而“戰事升級”發生肢體沖撞,孫軍連續出重拳擊中對方耳部,致使強大偉休克倒地。強大偉被公司同事第一時間送到醫院搶救,但因傷勢嚴重,腦內出血不止,經搶救無效于10月1日下午死亡。經醫院鑒定,被害人強大偉頭部遭外部重擊致使腦內動脈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肇事者孫軍當即警方帶走,因案情嚴重隨即移交刑警大隊。
事發到今,無論是安徽格力空調銷售公司,還是格力空調總部對此次惡性事件沒有一個說明,沒有對受害家庭表示一點同情與慰問,裝聾作啞,不管不問,對國家基本法律尊嚴、國家公民的基本生命權益缺乏最起碼的尊重,無視企業的社會責任、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難道格力空調希望今后消費者,或同處一賣場的促銷員都要戴“安全帽”或者掛上“我不是競爭對手”的牌子才能保障人身安全嗎?
一名基層導購在光天化日之下,因為小小的終端展位糾紛就敢在眾目睽睽之下對競品實習促銷員其大打出手,并傷人致死,這與格力空調標榜的“忠誠、友善、勤奮、進取”企訓相符嗎?企業文化專家認為,企業員工的行為就是企業文化一面鏡子,格力“暴力促銷”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格力空調內部管理出了問題。
一是基層管理問題。格力導購為什么會如此野蠻暴力?是其個性使然?還是企業給的任務太重,促銷壓力太大?或兼二有之,我們現在無法推測,但此次格力空調暴力血案從一個側面暴露出廠商和大賣場在促銷員管理中的嚴重漏洞和問題。如果日常管理中嚴格杜絕惡性競爭,如果對促銷員促銷方式及手段有明確要求,如果注意促銷員日常行為加強素質教育,也許這一流血事件就可以避免發生,這件事情的根本起因是賣場和廠方對促銷員的管理不力。
二是崗前職業道德。對于促銷人員來說,在進入該賣場之前,可能在工作技能和對賣場的管理制度的認知上是一片空白,可以說就象一個孩子,等著別人告訴他要做些什么、該怎么做、那些可以做、那些不能做,給予他方向和方法。如果說,這時候你給予他的是嚴格而細致的規范培訓,幫助他養成正確的工作習慣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那么他就擁有正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就是說,做好促銷人員崗前培訓是規范促銷員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顯然,格力空調對促銷員的崗前培訓與職業道德教育是錯誤的,或者說是失敗的。可想而知,格力空調所謂培訓不過是一種表面工夫,并沒有將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與企業文化真正融入到企業的經營中去,變成員工自覺遵守的職業規范。否則,格力空調就不會為了拿到好的陳列面,縱容促銷人員不遵守游戲規則,不擇手段,不惜以武力、暴力解決終端爭執,最終釀成惡果,等待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三是高層表率,上行下效。近年來,格力空調從“爆炸門”到“炮轟門”,從“狀告門”到“虛假門”,官司不斷,事件連連,在消費者和民眾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巨大落差呢?問題出現在基層,根源卻在高層。有媒體稱“鐵腕”董明珠“走過的地方草都不長”,“鐵娘子”執掌下的格力,一貫以強硬的姿態行事。董明珠本人也一直宣稱“我從不犯錯”、“我永遠都是對的”,在這種不認錯、不反省、不負責的領導作風影響下,上行下效,格力業務員也一慣以“霸道”、“強悍”著稱,整個格力空調企業文化里已彌漫著一種“霸道文化”,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和人道主義精神。
近兩年格力空調已有多起爆炸事件,造成6名消費者受傷。然而,面對這些惡性事件,格力空調卻采取了“鴕鳥政策”——“躲”、“推”、“拖”,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格力的這種躲避與冷漠的態度,激起了國內眾多媒體與消費者的憤怒與聲討。
此次,格力空調的“打人致死”事件充分說明,不要過于迷信大品牌、知名企業所標榜的社會責任與企業道德,只要它們不遵守法律,損害消費者權益,就要嚴厲打擊,讓它們明白,不要以為自己財大氣粗,就可以在為所欲為。
作為企業公民、責任企業,起碼應當具有悲天憫人的友善情懷,從人道主義出發,應該主動去過問關心受害的消費者及其家庭,而這些最基本的人道關懷,格力空調都不能夠做到。而本次促銷員暴力傷人致死慘案發生后,格力空調不負責任的表現,更進一步暴露出了格力社會責任缺失已成慣性,若不痛定思痛、痛改前非,誠心改過,格力將走向更難以挽回的自毀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