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是個新玩意兒,但智能電視其實是前幾年提出的3C產業融合的延伸。
3C指的是計算機(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和消費類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ics)三類電子產品的簡稱。得益于技術的進步,3C領域的每一種終端,這些年來都發生了實質性的飛躍:視聽領域,電視機從厚重的CRT過渡到如今的PDP、LCD、LED,節目內容信號傳輸從模似到數字高清;通信領域,磚頭般的大哥大演變為輕盈的超薄手機,簡單的電話通話功能發展到無線上網、視頻通話;攝影時代,膠卷一去不復返,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隨拍隨傳;至于PC,價格從上萬元跌落到千余元,外觀從粗笨重演變成時尚輕薄,仿佛就是在一瞬間。
遺憾的是,3C融合缺乏一個主導性的拳頭產品,或者說核心載體缺失:手機功能集成最快,奈何屏幕太小只能個人獨享;筆記本或許被業界視作最適合承擔3C融合重任的終端,但是筆記本電腦再輕薄、再高清,也還是滿足不了絕大多數人希望簡單傻瓜操作的家庭娛樂休閑需求。而電視機從大屏幕、平板化、數字高清發展至3D和智能時代,將極有可能成為家庭娛樂的中心。
下一代的經濟被稱為智慧經濟,在消費電子領域的主要表現就是所有產品都將呈現出數字化、互聯網化和智能化等趨勢。對于彩電業而言,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從技術層面上大大改變了產品的外在形態和內在機理:無論是用戶端設備還是應用、服務方面,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其多元化的特性,都吸引了大眾的矚目,也加速了產業的整合。而傳統的電視機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尤其是未來)家庭的需求。
正是數字化應用需求的急劇攀升,為彩電產業帶來了新發展與新契機。目前,我國的電視用戶數量超過三億,如果將原來只能在PC上玩的娛樂項目搬到電視機上,可以擴大多少用戶群?如果將中國的電視機都變成互聯網的終端,這個市場又該怎么去估量?
互聯網和通信業務發展的更大潛力在于突破終端瓶頸,而電視機是最直接、最有潛力轉化的家庭終端。這無疑為彩電業提供了新的突圍方向。因而,對業界來說,現在已是如何“重新再認識彩電價值”的時候。
如今,不管是谷歌還是康佳,都希望電視變身為智能化的新工具:通過互聯網指揮一切信號的發射、視頻的傳輸、頻道的切換以及搜索、游戲與音樂的運行。也許,這種做法目前還顯得前衛,但別忘了,全球電視觀眾已超40億人。即便在美國這樣資訊和科技娛樂高度發達的國家,公眾平均每天也有5個小時坐在電視機前。
盡管家電和IT誰將成為未來家庭互聯中心的競爭由來已久,但博弈雙方各有各的優勢,這場戰爭一直沒有分出勝負。而在智能電視領域,家電和IT巨頭的相互滲入使得這個行業的競爭更為激烈。
不過,在康佳看來,電視似乎天生就是“客廳”的主人,“我們強烈感覺到電視可能成為未來數字家庭的中心。”康佳集團副總裁、研發中心總經理林蓋科表示,而如果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對于智能電視而言,“就需要更多適合電視的特性而不是適合電腦的特性。”
毫無疑問,圍繞智能電視,一場瞄準家庭“客廳”的戰爭又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