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第一
蘋果已經累計為全球開發者分成25億美元,而中國開發者從中分到約1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據此計算,平均每個開發者分到不到1萬元,除去那些排名靠前的開發商拿走大部分收入,普通開發者得到的收入就更少了。
而在Android上,基本就沒有付費下載的習慣。那么,如此龐大的開發者群體靠什么維持生存?
“為其他企業做外包”,是其中一些人找到的辦法。
熊軍在兩年前正式成立了一家名為摩博的公司,做移動互聯網業務。“對我們來說生存是第一位的。”熊軍告訴記者,由于是自己投資的公司,所以不想冒太大的風險,于是選擇了面向企業市場的外包之路。
“現在也沒太想過去自己做產品。”在熊軍看來,那個一條風險相對較高的道路,開發幾十個產品說不定都不能成功一個,而且大部分團隊是靠投資的錢生存。
“現在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一些互聯網公司,都有做移動客戶端的需求。”熊軍表示,這其實就是一個很穩定的市場,由于大部分的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性,所以未來的市場空間更大。
認同“生存是第一位”的開發者還有很多。赤子城的創始人劉春禾去年12月才開始全職投入移動應用開發市場。“一開始進入的時候,也想過做自己的產品。”劉春禾說,但最終選擇了“培訓+外包”的穩妥方式。
“我們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移動互聯網基礎服務。”劉春禾說。比如他發現移動互聯網人才是一個瓶頸,所以就先把培訓做好,順便再承接一些外包項目。據其透露,目前公司只有不到10人的團隊,一年能實現300萬元的銷售額。
而在成功的把公司運作起來之后,劉春禾也開始考慮自己做應用了。據記者了解,他們同樣是想切入游戲市場,預計很快會推出一款游戲類應用。
赤子城技術總監李平告訴記者,其實大家平常對開發者到底如何生存都有過很多探討,現在看來,除了已經成型但是競爭異常激烈的“付費下載”之外,還能看到5個主要的趨勢,包括:免費應用+廣告;應用內收費;應用內容商業合作;與移動設備廠或者運營商合作;為企業量身定做產品,即做外包。
對于大部分的個人開發者或者小團隊來說,廣告或許是大家未來的希望所在。
100萬“憤怒的小鳥”:中國手機開發者生存調查
陳剛告訴記者,在被AdMob封賬號之前,他每個月大約能分到超過2萬元的廣告收入。據其介紹說,他總共開發了二十多款應用,累計下載量有100萬,主要是工具類的小應用,也有少量簡單的游戲。
“但最近幾個月AdMob封了一批賬號。”陳剛說,AdMob被谷歌收購之后,就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比如對廣告惡意點擊或者廣告條位置造成誤點擊都可能做出封號處罰,“關鍵是它不告訴我具體的原因,比如是到底是哪一個應用違反了哪一條規則”。
陳剛說,現在只能一方面向AdMob提出復議,一方面考慮轉向國內的一些廣告平臺,“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陳剛認為,如果國內的移動廣告平臺能迅速發展起來,大量的開發者都能從中受益。
但對普通開發者來說,現實依然殘酷。曾有某廣告平臺的負責人開玩笑地表示,現在的國內的廣告平臺主要移動互聯網圈子的“自娛自樂”,“因為品牌主還沒有認可這一渠道的價值,基本都是拿到風投的應用開發商在互相投來投去做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