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電子消費產品展上,全球各大IT廠商悉數亮相,紛紛展出了代表自身最新科技的新產品,其中基于開放平臺的智能電視終端成為各廠商主推的重點產品,康佳網銳LED智能3D電視,TCLSmartTV,LGFULLLEDLZ9700,SONY以“BelieveinTelevisionRedefined”宣傳主軸,強調電視的再進化;由瑞軒轉投資的Vizio也推出了一系列的SmartTV與3DHDTV;三星則在此次展會上展出了多達三十至四十款SmartTV,就連PC機廠家宏碁(Acer)與華碩(Asus)都開始透過云端技術切入智能家電這塊領域。由此標志智能終端已由手機市場向電視機市場全面過渡,智能電視的高速發展期已經到來。
縱觀國內電視領域,隨著三網融合的全面展開,對智能電視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國內電視廠家隨即推出了采用智能平臺的網絡電視,而具備可自由加載各種應用的軟件平臺成為這些智能電視的一大共性,電視的IT化趨勢日趨凸顯。智能電視產品的大量涌現必將對廣電有線網絡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中國廣播通訊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醞釀十余年之久的三網融合最終正式上馬,廣電與電信兩大陣營面臨前所未有的業態變革。業務的劇烈變革對相應的終端產品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一個新生事物應時而生,那就是智能電視,而2010年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我國智能電視發展的元年。
例如,全球范圍內的IT/互聯網巨頭和電視巨頭都相應投入巨資開發智能電視,谷歌的GoogleTV、蘋果的AppleTV、海爾3D智能電視、三星下一代智能電視、TCL智能LED電視、創維酷開智能3D液晶電視、海信智能電視、康佳智能電視等都紛紛亮相。智能電視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智能電視源于網絡電視,而2008年正是網絡電視萌芽的時期。近年來我國廣電數字化進程大幅加快,機頂盒走進千家萬戶,而采用機頂盒進行的數字電視平移造成電視機廠家與廣電系統漸行漸遠,苦于無法兼容有線加密數字電視的電視機廠家只能另辟蹊徑,轉向互聯網市場,集中全力進行網絡電視研發。到了2009年,我國網絡電視已經進入了功能成型的完備發展期,網絡電視成為電視機市場的主流。到了2010年,網絡電視發展已十分成熟,而隨著三網融合時代的到來,IT屆高度的市場化競爭,促使電視領域的半導體和軟件技術的快速發展,進入了更加高的階段,那就是智能電視時代。
智能電視的到來,順應了電視機“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首先,三網融合的全面展開,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內廣播通信領域的業界形態,過去有線數字電視單一的服務模式已經徹底被打破,市場化在所難免。服務模式的根本變革將帶動服務內容的多樣性、服務種類的多樣性,這些都將成為三網融合背景下的數字電視新特點,而基于開放平臺的智能電視也就順其自然的成為了未來數字家庭當之無愧的核心。然后,電視機正經歷著由平板時代向互聯網時代的轉變,并將最終走向智能時代。這將催生一個新的變革,廣電和電信將發展成全業務運營商,并展開市場競爭;電視將與電腦融形成一個融合終端產業,以適應三網融合形勢的發展。
智能電視的出現不僅為電視機行業帶來了尋覓已久的突破口,更將為三網融合的實現起到推波助瀾的促進作用。電視行業的競爭已由硬件的競爭轉向內容的競爭,電視機已經超出簡單的視頻終端走向全面的智能終端,其IT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并將逐步取代計算機成為未來數字家庭的新霸主,其最終實現將直接加快三網融合的歷史進程。
智能電視有著廣闊的商業前景和浩瀚的市場空間,但就目前看來其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無論平臺自身還是相關行業標準都還十分不完善,仍需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究和與“三網融合”的充分磨合后才能發揮出智能電視的最佳效果。提到這里,就必須要說一下智能電視的前世今生,認清什么是真正的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是從市場主流的互聯網電視發展而來的,因此智能電視可以說是互聯網電視的升級版。但智能電視與互聯網電視相比,卻又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其中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互聯網電視的界面、功能都是固定的,不能按照消費者的需要進行更改搭配,而智能電視卻擁有著與智能手機一樣的開放性系統平臺,可以把成千上萬的第三方應用軟件提供給用戶,用戶完全可以按照自身需要隨意安裝、任意卸載,讓電視也實現了電腦般隨心使用。
因此,智能電視是基于平臺開放、技術共享的理念,具備開放式操作系統與芯片,擁有開放式應用平臺,可實現雙向人機交互,能通過自主安裝應用程序實現功能升級或增值服務,并可借助三網接入滿足用戶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而最理想的智能電視可實現無限的內容和無限的應用,并依托半導體、芯片和軟件技術的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功能的持續升級。
由此可見,所謂智能電視是指像智能手機一樣,具有全開放式平臺,搭載操作系統,可由用戶自行安裝和卸載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電視的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網線、無線網絡來實現上網沖浪的一類電視的總稱。
相信隨著智能電視的普及,在不久的將來,用戶不僅可以對著電視機說話,告訴它想看什么,不論想看的東西是來自有線電視臺、互聯網電視提供商,還是個人的視頻庫,電視都能馬上提供。同時還可以通過電視進行網絡搜索、下載軟件、視頻通話、在線游戲、家庭安防等各種應用服務,過去傳統電視存在的傳播內容封閉、保存性較差、用戶被動接受的情況將不復存在。
智能電視的出現對電視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無疑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對三網融合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和最終實現將起到關鍵性的核心作用。該技術在電視機產品中的實施已徹底改變行業的游戲規則,從根本上改變了目前廣電行業的商業模式,“終端+應用”將成為未來廣電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這就是為什么不論國內外的電視巨頭,還是傳統的IT巨頭,都不約而同地盯上了智能電視這個巨大的市場。
智能電視將成為未來三網融合中終端設備的競爭焦點。因此,無論是廣電還是電信,誰能占據智能電視先機,誰就將在三網融合中取得絕對領先優勢。從這點上來看,電信陣營已經走在了前列,基于開放技術的電信陣營與智能電視倡導的開放平臺不謀而合,而廣電體系則因自身的技術封閉與智能電視平臺越來越遠,在開放的智能電視平臺漸成主流之際,廣電系統卻備受沖擊。
智能電視平臺基于開放的技術,旨在信息互聯、技術共享,實行完全的軟硬件分離模式,任何程序開發商甚至個人都可以在開放的平臺上進行各種應用的開發,而用戶可根據自身需要隨意安裝卸載由第三方軟件開發商提供的應用程序,提供商的身份從單獨的硬件提供商逐漸向著終端與應用并重的內容提供商的方向發展。這對于大幅提高運營商的運營收入,增大產品附加值,提升服務質量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由于廣電數字電視領域自創始之初就采用了封閉的技術系統,特別是嚴格封閉的CA技術,實行嚴重的軟硬件捆綁,對機頂盒軟硬件的開發生產采取嚴格的封閉監控措施,盡量減少對CA相關技術接觸的人員,導致數字電視技術工程師不多,技術發展緩慢。于是封閉技術體系的廣電行業與開放的IT行業、軟件行業、互聯網行業、通信行業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同時,作為我國最具優勢的電視機產業,電視機廠商本來與廣電系統有著天然的依附關系,卻因為在開放技術條件下研發的網絡電視、智能電視均難以支持廣電封閉的加密數字電視,也讓廣電逐漸失去了這個最有力的支持,廣電系統在封閉技術體系下的數字化,將難以離開機頂盒。同時,廣電封閉的市場,讓電視機廠家無法參與廣電的數字化,廣電每家只能提供一臺機頂盒,導致第二電視終端市場萎縮,電視機銷量下降。發展智能電視,通過互聯網的IPTV或網絡電視業務,可以重新打開第二終端電視機的市場。
隨著三網融合政策的開放,帶寬的增加,廣電如果不能將自己的數字電視業務加載到智能電視上,作為第一終端的數字電視,將很可能逐步被IPTV或互聯網電視所取代。因此,封閉式的發展將會斷送廣電網絡運營商的命運。
但是,廣電市場的封閉,既有政策原因,也有技術原因。在政策方面,我國廣電允許四級辦臺,分散經營,廣電傳輸業務的政策保護,導致了眾多各自分散獨立的有線網絡,這就給多種封閉的技術標準提供了市場,致使全國技術標準無法統一,造成了嚴重的低水平混亂。在技術方面,我國數字電視技術標準來源于歐洲的DVB標準,但由于數字電視起初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嵌入式系統,DVB標準中沒有對關鍵的加密和中間件技術標準進行詳細的規范,因此,定義私有CA接口規范的歐洲CA公司伴隨著DVB向全世界的推廣,把自己私有的CA規范推向了全世界,但由政府和行業協會主導,強行統一CA接口規范的日本是一個例外。日本也因此避免了機頂盒標準的混亂,普及數字電視很快跨入了依靠一體機的理想狀態。
現在的電視技術早已進入數字時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采用高度發達的數字技術的電視機卻不能加載數字電視功能。可以想象,再過3-5年,當智能電視在中國的擁有量超過一億臺之后,不論廣電還是電信,誰能在智能電視上加載自己的業務,誰就能贏得市場。
毫不夸張地說,能否踏上智能電視帶來的這班通向三網融合的直通車,決定了廣電網絡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