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裁員1萬
日本電子巨頭NEC的情況比索尼和松下還嚴峻。該公司在1月26日宣布進行結構調整,預計在國內外共裁員1萬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受到日元升值、泰國洪水、歐債危機等的影響,業績預計難以復蘇,只有寄希望于降低成本實現盈利。
“全球裁員1萬人”的消息受到了日本和全世界的關注,紛紛將其視作“NEC危機”。美國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將NEC的長期評級從“BBB”下調一檔至“BBB-”。如果再下調一檔至“垃圾級”,NEC屆時甚至連員工退休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都難以保障。NEC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除了裁員之外別無選擇。
紅線表示凈利潤,可以看出2009財年NEC實現了V字復蘇。但從數據來看,只是減少一些虧損而已,2006財年以來NEC幾乎沒有實現過正利潤。營業額在2006財年達到4.5萬億日元之后,逐年下降,2011財年為3萬億日元左右。
NEC的業績惡化當然也會反映到了其股價走勢上。2000年,NEC股價為3300日元左右,但2012年2月3日變為152日元,蒸發的只剩1/20。公司年營業額達3萬億日元,而市值僅3959億日元,在資本市場上隨時面臨被并購的風險。這樣的局面,讓日本企業擔憂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企業趁虛而入,趕超它們。對于新興國家的企業來說,NEC擁有的品牌與技術依然有吸引力。如果NEC難以用一己之力復蘇,該公司的較好業務將會變成并購對象。可那樣一來,“NEC”品牌標識中的“N(=NippON,日本)”將會消失,或被“C(=China,中國)”、“I(=India,印度)”、“R(=Russia,俄羅斯)”等字母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