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報出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年度虧損,索尼陷入連續8年的赤字泥潭,松下在連續巨虧3年的懸崖邊上掙扎……曾經在全球家電市場風光無限、稱王稱霸的日本家電企業正遭遇著新一輪的市場傾軋。作為應對之舉,日本家電企業已經聲勢浩大地拉開了產業與產品的轉型序幕,試圖以此演繹“日不落”的商業故事。
集體性“塌陷”
在前一年已經被無情打入下降通道的基礎上,日本家電企業所呈現出的最新年度財報更是不堪入目。
作為日本最大的液晶電視生產商,夏普預計在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財年里,凈虧損將達到2900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這將是自1912年夏普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年度虧損。日本最大的電子產品出口企業索尼披露的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12財年公司預計虧損29億美元,同比下滑16%,而且已是連續第八年虧損。資料表明,自2004年以來,索尼已累計虧損達4800億日元,其市值已從10年前的1000億美元萎縮至今天的180億美元。
夏普和索尼慘淡經營,而在日本擁有“買賣的松下”之稱的松下電器的成績更是讓人大跌眼鏡。松下的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在2011財年度虧損額達7800億日元(約102億美元),這不僅創下了松下年度虧損的紀錄,也將創下日本制造業企業年度虧損的紀錄。
與此同時,另外兩大日本家電企業東芝和日立也處于煎熬之中。日立電視慘淡墊底,而東芝2011財年預計運營利潤僅有2000億日元(約合25.6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03億日元。
技術與模式之困
客觀地分析,外部環境的惡化僅僅是導致日系家電集體“淪陷”的原因之一,真正將日本家電業推入虧損泥潭的力量則來自于企業內部,集中表現為日本家電企業技術上的保守與孤傲以及管理模式的固化和迷失。
“技術的索尼”曾是對日本家電產品握有大量居于全球前列技術專利的形象概括,但最近幾年,日系家電在技術上的保守和創新能力的式微卻是有目共睹。以電視機為例,在從笨重的CRT時代過渡到輕薄的平板電視時代,按照技術開發能力,索尼本應該在10年之前就推出平板電視,但是由于長期在是否要投資平板電視上猶豫不決,直到2003年索尼才和三星合資成立了液晶面板廠,但顯然已經落后于對手。無獨有偶,在一意孤行地固守等離子戰略后,松下在市場消化能力不足的巨大壓力下才不得不被迫轉向以液晶為主,但是這種轉變來得太遲,以致到2011年初松下才明確表示必須調整產品策略,成為全球彩電企業中最后一個轉型做液晶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