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顯示屏行業因準入門檻低吸引了大量的民間資本“瘋狂”涌入,讓LED產業頓時“身價倍增”、“景象繁榮”。但是,在繁榮的背后,也潛存危機。
據記者了解,從去年10月份開始,LED行業厄運接連不斷,危機四伏。例如,在LED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的“明星企業”——均多立公司老板突然“跑路”的事件在業界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均多立老板的“跑路”,似乎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博倫特光電公司也因債臺高筑而破產;成立于2005年,產值規模過億元的深圳愿景光電子有限公司,其經營也走到了“窮途末路”,宣布倒閉,公司老板邢毅瞬間“蒸發”了。 如今,業界對于LED行業的前景紛紛持有悲觀的心態。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認為,目前,我國LED行業遭遇此“劫難”,除了資金困境外,還面臨著國外環境惡化導致出口需求下降、訂單銷售降低、業績下滑、缺乏行業標準、技術水平低下等問題導致的行業的無序競爭,從而侵蝕了企業利潤。
近幾年,在奧運會、國慶60周年慶典等大型活動中,LED顯示屏被廣泛應用,這也讓LED產業“一夜爆富”。規模不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LED企業紛紛成立起來,并加入其中了。來自中國光協LED顯示應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LED顯示應用市場銷售額突破百億元,2009年,全國LED顯示屏市場規模已到達140億元,同比增長40%。真可謂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家”“萬家” LED之“花”開。
“新興產業LED受到社會資金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刺激政策頻頻出臺,但落實不到位,政策連貫性脫節,刺激行業需求卻未給行業實質扶持,導致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賀在華說。
據記者了解,LED顯示屏市場競爭較為混亂,產品質量參次不齊,一些不具備資質的“山寨”公司在描述顯示屏的技術參數和專業術語時沒有統一標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某公司職工在電話里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現在市場一味地追求低價位,追求高利潤,卻忽略了產品質量,生產出的LED顯示屏用不了幾年便會光衰嚴重,芯片都也幾乎沒法使用。
賀在華介紹,“在外貿出口需求下降、終端銷售乏力和低端惡性競爭的背景下,行業將面臨大幅度的洗牌。通過行業洗牌整理,將提高行業集中度和行業轉型升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LED產業的另一個分支LED照明業盡管也跟LED顯示屏遭遇了很多困難,但近一段時間,中央與地方政府不斷出臺扶持LED照明業,從而有效地促進該行業的健康發展。一些從事LED顯示屏的企業也將目光轉向了LED照明業。
某公司副總經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相比LED顯示屏產業,LED照明領域更是巨頭的競爭。因此,有實力、有技術、有客戶資源的LED顯示屏企業,及時向LED照明領域轉型是大方向。但是,對于那些既沒有技術,又沒有資金實力的企業來說,如果盲目從LED顯示屏行業轉向LED照明,很可能既丟了原有市場,又不能在LED照明領域站穩腳跟。”
記者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要使LED行業轉危為安,提高行業集中度和行業轉型升級是一個出路,由顯示屏產業轉型為照明產業,也是一個出路。不過,鑒于復雜多變的市場,LED行業要尋找穩定而有效的出路,并不簡單,需要既慎重思考又敢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