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LED行業五強之一的深圳愿景光電子正式宣告破產。這也是繼鈞多立老板跑路、博倫特破產事件之后,LED行業再次風聲鶴唳。
中國存在一個不好的現象--哪個行業有賺錢的苗頭,就會成為企業家蜂擁、資金密集投入的對象,最后結果是行業產能過剩,部分企業在行業洗牌中遭淘汰。
據了解,在深圳從事LED技術相關的企業約有2000家,但大部分集中于封裝與應用的技術領域,對產品生產至關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熒光粉的生產企業為零。也就是說,無論是技術、工藝、設備,還是關鍵原材料等,都需要從外國引進。同時,深圳LED企業雖然密集,卻缺乏有效的質量監管,生產的LED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而這種現象也在佛山、珠海等地方浮現。沒有核心技術,不具備生產基礎,只是希望抓住國家政策東風狠撈一筆,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LED行業今天的悲劇早有伏筆。許多LED企業進入市場,僅僅是看到了未來前景,缺乏核心競爭力作為競爭盾牌,大量扎堆在低端產品市場。長期依賴出口,也是這些企業生存的一大弊端。歐債危機席卷外貿市場,必然導致企業訂單量減少,競爭加劇。企業產能大幅降低,進而不可避免地導致企業資金流動困難。由于LED領域"三角債"、"連環債"等現象普遍存在,往往是一家企業的老板跑路,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整個行業出現資金鏈危機,行業內倒閉風潮來襲。
除了核心競爭力缺失,愿景光電子原管理人員透露,公司倒閉很大程度還因為中小企業貸款難。近年來,LED行業內大打價格戰,已經使得企業利潤迅速下滑,資金周轉困難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生存的噩夢。在愿景之前倒下的深圳LED企業鈞多立,其破產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擴張步伐過快, 最終引發資金鏈斷裂。
但筆者以為,在已經奉行創新為第一生產力的世界里,想要使企業立于不敗之林,技術依然是核心競爭力。LED企業必須吸取這次教訓,避免在低端產品中重復投資,及早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才能繼續維護LED這個新興產業,使其不至于在一輪又一輪的盲目投資中未老先衰,沒落成類似DVD的"夕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