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彩色燈泡。
彩色燈泡曾經被大量使用于LED大屏幕顯示,這是早期最簡單的大屏幕發光器件。起初,僅僅是在普通白熾燈泡上分別涂上RGB 顏料,為了實現白平衡,可能會使用不同功率的燈泡來實現。其優點是由于結構簡單而驅動電路簡單;但是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彩色臼熾燈泡作為發光器件實現大屏幕顯示的問題有:①功耗太大,后來專門制作的用于大屏幕顯示的彩色燈泡盡管其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出于其白熾發光的本質,效率仍然很低因而發熱量很大。②由于光源的色溫太低而造成整體色溫偏低,甚至深度飽和的藍色無法重現,造成整體還色范圍的減小,主要表現在藍色區域,其顯示的藍色實際上只能是一種偏藍色的青色。③還是由于其白熾發光的原理,熱惰性很大,動態響應特性很差。
(2) 泛束CRT (FloodBeam CRT) 。
專門應用于大屏幕顯示的CRT 沒有偏轉系統,光束不像電視或計算機顯示器CRT 那樣需要聚焦,而是有意做成泛束對于整個熒光屏進行轟擊的,其主要優點是,因為電視系統是以CRT 熒光粉發光作為三基色標準的,因而CRT 大屏幕具有最高的還色準確性,也即在所有可能的大屏幕顯示器件中, CRT 可以顯示最逼真的色彩;其缺點是,燈絲需要預熱;而正是由于燈絲的存在,首次開機大屏幕顯示需要數秒鐘的預熱;此外,需要8'-'10k陽V極高壓驅動也是一個要害缺點,帶電操作是必須要注意的。后附圖中示出了大屏幕顯示發展過程中使用過的各種CRT ,其中,小型多像素CRT 矩陣英國GEC 也生產過。
(3) 熒光放電管(Florescent DischargeTube ,FDT) 。
FDT 實際上就是小型可關斷熒光燈,除了日本松下,瑞士歐米伽公司業生產過使用FDT做發光像素的大屏幕。FDT 也有燈絲,使用啟動脈沖使其產生放電,放電后電子流對于惰性氣體作用產生發光,發出的光再二次激發涂在發光管內表面的三基色熒光粉,使得最終由熒光粉發出的光作為大屏幕顯示使用,所以,如果制造完美,其顯示色彩也可以達到CRT的效果,前提是惰性氣體發出的光不得有任何外泄。FDT 的主要缺點是,在需要關斷時,需要施之于反向的關斷脈沖,這使得驅動電路變得復雜化,而且正是由于此原因,響應特性變差,灰度級不可能做得很高。比起CRT 來講,FDT 的主要優點是不需要8-l0kV 的高壓,FDT 所謂的"驅動高壓"僅為數百伏,這個名稱僅僅是為了區別于加熱燈絲電壓,比起CRT 所需要的8-10kV 高壓來是質的區別。
(4) 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LED) 。
早先的各種發光器件組成的大屏幕,燈泡性的性能太差,且功耗太大,其余的各種驅動電路都具有相當的復雜性,使得大屏幕制造業的門檻很高,自從氮化鐐(GaN) 發光二極管問世以后,形成了LED三基色發光器件,徹底改變了這一情況, LED大屏幕驅動電路簡單,效率高,安全可靠,使得大屏幕的制造門檻大大降低,而壽命長,而且容易實現高分辨等重要優點明顯提高了市場需求量,使得LED產業可以得以大力發展,進而使得系統造價進一步降低,反過來又促成LED大屏幕的進一步完善和進一步發展,盡管LED顯示屏的還色性不是最好的,但是目前仍然是大屏幕發光器件的最佳選擇,一種技術是不是可以得到大力發展,有不少的實例可以證明,技術指標很可能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有時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顯示界, PDP 總趕不上液晶的發展,以及優點十分突出的大屏幕驅動集成電路中,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總趕不上缺點甚大的小規模集成電路是另外的兩個典型例子,這幾個例子中,在技術指標不一定是最高但是可接受的情況下,市場的價格因素起了決定
性作用。
LED大屏幕的出現,使得大屏幕顯示得以高速發展, 2000 年悉尼奧運會第一次在世界級的運動會上使用了中國制造的LED大屏幕, 2006 年后,世界上首次出現了由LED作為發光器件的高清晰度大屏幕, 2008 年奧運會,中國各相關企業更是將LED的應用淋漓盡致地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地步,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