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國家發改委對韓國三星、LG等6家全球大型液晶面板生產企業開出總額達3.53億元的價格壟斷罰單。對此,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新清表示,這顯示了中國政府反壟斷的決心,將為中國液晶面板行業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也將間接促進中國面板企業進一步提高質量,參與全球競爭。
事實上,相比三星等國際巨頭,我國的面板企業還顯得比較弱小,在技術、產品上受制于人。據梁新清介紹,工信部在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里提出的創新目標是平板電視面板自給率達到80%以上,而目前的自給率只有6%-10%,特別是大尺寸面板進口依賴度還很高。
雖然三星等企業涉嫌操縱價格受罰,但它們在國內的面板市場占有率卻接近90%。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韓國面板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50%,我國臺灣地區面板企業的占有率達到30%,日本企業接近10%。
“實事求是地講,面板行業一直由日、韓以及我國臺灣地區企業引領,我國大陸企業扮演的是模仿者和追趕者的角色。因此,我們的技術、規模和產品質量都不如人家,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需要布局更多的高世代生產線,加強技術創新等。”群智咨詢研究總監李亞琴說。
梁新清認為,今后面板行業的競爭將從價格戰轉向“質量戰”、“專利戰”,國內面板企業要深練“內功”,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不斷提升生產品質,增強綜合競爭力。
此外,在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供應方面,我們的國產化和本土化還比較低。關于面板行業的上游,業界有這樣一種論調:即面板上游配套企業80%都是日本、韓國、美國、我國臺灣地區的企業,在上游依然受制于人的情況下,即便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完成,其成本依然要高于競爭對手。
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彭紅兵表示,我國面板產業本土化率到目前為止已經接近30%。“這個指標,從量上來看比較滿意,畢竟我們起步比較晚;但從質量上來說,還是有欠缺的地方。主要是在成本構成里面占比重比較大的關鍵材料,對日本依賴非常高。現在很多核心的、基礎性的技術還在日本手里。”彭紅兵認為,突破技術壁壘是“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國內的寶石A、彩虹股份等公司正在面板材料、設備等領域加快建設生產線。寶石A最近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50億元已經到位,準備在安徽建10條玻璃基板生產線,預計2013年上半年就會有部分產能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