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今,DLP大屏行業為代表的視頻墻市場的低迷和企業苦惱,已經說明“老路子走不通了”。在現有產業格局下,尋求企業發展,既不具有內在的有力因素,更具有外在環境的阻力。所以,如何打破現有的產業利益格局,重構產業生態,將是目前DLP大屏企業發展和生存的關鍵。
所謂打破現有利益的藩籬,更多的是指打破碎片化的產業結構。而打破碎片化的產業結構必須從阻斷區域市場壟斷、人脈市場壟斷這兩個銷售利益鏈開始。可喜的是,在新一輪反腐和廉政建設的風浪下,作為大屏墻使用主體的政府和國企,已經率先改變原有風氣。這為大屏企業進行區域市場整合,進而構建統一規律和經營的全國市場提供了必要因素。
項目審批更嚴格、項目經費更嚴格,客觀上需求DLP大屏企業,以及其它類型的大屏技術企業能夠提供更為差異化、針對性的產品。這些需求變化會促使至少三個轉變:首先,以技術陣營分離的產業形態必然改變,大屏企業作為工程顯示企業,選擇何種顯示技術應由工程項目自身的需求決定,而不是由企業自身利益原因、愿意推哪種產品決定——或者說液晶、小間距LED、DLP等的不同技術產品競爭將更為純粹和自由。
其次,在很多項目,尤其是高端項目中,過高的行業利潤率將難以維系。合理的利潤水平,對應的是客戶合理的項目金費支出。在這一點上,大屏企業必須具有深刻的認識。尤其是隨著行業技術的飽和度提升、新產品問世速度的下降、客戶應用水平和行業認知的改變,將顯著影響大屏企業的終端定價能力。而在行業景氣度下降的階段,也不排除“價格競爭”會成為一些項目參與企業的“主要競爭手段”之一。同時,大屏應用自身的發展也在向三四級市場、城鎮,以及中小企業市場發展。這些市場是價格敏感性市場。也就是說,大屏行業新增市場空間需求廉價產品的比例將更高。這也將改變整個行業對未來毛利,以及產品定價能力的預期。
第三,大屏行業價值體系,利益藩籬的割裂和重新組合,也將導致大屏行業內企業的縱向產業鏈結構的轉變。制造和研發更為集中化,區域市場工程服務商去制造化,大屏集成商更為專注化。進而形成品牌和系統方案、區域市場服務業者、綜合性集成商三大類產業參與者的產業鏈結構,是未來大屏行業發展的關鍵趨勢之一。研發和制造的優勢必須建立在規模之上;工程服務也必須建立在屬地服務能力上;大屏集成商的特色則是重大工程的設計和超行業系統整合能力代表者——他們也可以被看做是全國性的工程服務商。
在技術路線上和區域、行業市場上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在產品和服務價值、價格上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在產業的垂直結構上實現更為專業化的分工和集約的產業整合——這三點是大屏行業企業重構產業生態的基礎,也是大屏行業市場競爭發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