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智能盒子市場規模可達1000萬臺,其爆炸性的成長速度令許多行業大鱷都措手不及。例如,網絡視頻老大優酷,直到2014年晚些時候,才搭上盒子的快車。京東商城統計結果更是表明,盒子已經成為2014年銷量規模最大的智能硬件產品之一。更為重要的是,盒子市場高速增長的趨勢還遠未結束。
廉價產品可否站在市場中央
誠然,與手機、TV、PC、平板電腦、智能手環等比較,盒子是一款非常便宜的產品:199-499(其中,8成銷量不超299元)的主流價位,幾乎是其它類型智能產品售價的一個零頭。
正因如此,將盒子作為廠商的銷售額重點產品,或者利潤額重點產品,很難有說服力。——幾十家智能盒子企業,一年的銷售額,也比不上樂視電視2014年9月到十一黃金周檔期的銷售額規模。尤其是在多數盒子廠商還在以份額,和入口價值為爭奪點,而非聚焦盈利能力的背景下,盒子產品則實難為智能產業貢獻多少有效利潤。這是銷量如此龐大的盒子產品,在財經類新聞中卻難以成為“關注熱點”的原因。
但是,一件產品的戰略價值,往往不以它短暫的銷售額或者利潤價值為依據。例如,我們生活中的水電氣,不是開支的大頭,更不能與房子車子票子,或者愛情生子這等大事同題并論。然而,水電氣沒有了一個,哪怕是沒有半天時間,我們億萬百姓的生活就會被打亂。而未來,盒子產品恰是處于一個這樣的位置之上。
筆者認為,銷售額有限、利潤不高,彩電企業如TCL,更重視整機而非盒子;通信企業如華為,更重視手機而非盒子;視頻企業樂視更重視超級電視而非盒子……這些廠商內部分工的重要性排序,不能成為評價盒子在未來家庭互聯網,尤其是目前互聯網+概念背景下的戰略價值的標準。
雖然,盒子在單一類型廠商的內部產品重要性序列中處于劣等位置,但是觀察家們已經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推出盒子產品的廠商陣營的豐富性,是此前任何智能產品都沒有的。創維、天貓、百度、中國電信、華為等等綜合巨頭之外,還有十余個專注盒子產品的品牌。這種行業跨度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盒子是眼下最重要家庭互聯網智能生態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