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國務院提出了互聯網3年增速、降費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光纖全面替換銅纜,以及城市市場20M、農村8M以上帶寬的全面普及。這個政策動作與盒子有什么關系呢?
至少兩個方面的變化:第一,盒子目前最主流的應用,視頻,再也不用擔心帶寬瓶頸,同時網絡視頻應用的綜合成本渴望下降。這里的成本至少包括兩個層面,首先是消費者的最終購買帶寬的費用下降,同時視頻清晰度提升;其次是,在看網絡視頻時,接入的帶寬的負荷水平降低,看視頻對其它類型網絡應用的傳輸速度影響降低到零,甚至主要城市市場的網絡帶寬可以支撐數部4K視頻同時傳輸應用,這將使得消費者實際感受到的體驗大幅提升,進而提高消費者愿意選購高帶寬網絡和高品質盒子與電視產品的意愿。
第二,盒子產品的長尾應用將獲得更好的環境基礎。這些產品應用,多數屬于云端應用。而云端應用的體驗質量,與實際通信帶寬密切相關。另一方面,4G網絡的高速普及和日益低成本,也將促進盒子為中心的家庭互聯網與手機為中心的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共鳴。
總之,國家寬帶提速降費和普及工程,將是對盒子巨大的利好。尤其是城鎮、農村地區的寬帶工程,將使得盒子從目前的城市消費為主,轉變為城鄉通吃,市場規模潛力至少提升3成以上。
更為重要的是,本輪寬帶提速工程,是在互聯網+和中國經濟升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意義超過此前任何一次三網融合建設政策。互聯網服務于整個社會經濟升級的必要性,也使得這輪政策三網融合的核心結構發生了質變:由三網互補,變成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主導,其它為補充。這一變化充分體現了互聯網技術在三網融合中的優勢地位。
對應于盒子產品,可以考慮的行業變化是廣電網絡對盒子產品的態度應會更為積極。客廳視頻和長尾價值服務,廣電網絡與通信企業互聯網二虎爭食的格局,會變成多種類型全網業務運營商分頭并進的格局——廣電網企業徹底互聯網化已經箭在弦上。
而從內容端看,雖然廣電總局已經不在單批非廣電系的網絡視頻運營牌照,但是,現有的七張牌照不是不夠用,而是已經比較多。因為牌照方是平臺性質的服務,首先的服務質量要求是規模性。國內互聯網實踐亦證明,一個產業領域往往存活2-4家巨頭,而非百花齊放。更何況,理論上最終很多省級電視臺,也會獲得網絡視頻牌照。——廣電總局明確表示支持廣電內容企業獲得網絡視頻牌照,并參與產業重組。
可以說,當網絡視頻由此前的單管單線模式,發展到目前組網成片發展格局之后,牌照已經從不足轉向過剩:這是去年廣電部門明確支持地方廣電內容企業申領互聯網視頻牌照后,后者動作較少的根本原因。
以上這些變化,事實性的說明,網絡視頻這個變量,已經完成對整個視頻內容和三網應用領域的“趨勢性結構重組”,后期的發展將主要以廣電網必要的減量和轉型、互聯網更高速的增量和同吃為主。這將有利于盒子產品抓住互聯網+的核心路徑,實現在營銷模式和戰略價值上的再次升級:或者說,盒子是互聯網侵蝕廣電網的核武器,也是廣電網實現三網全業務涅槃的起點,更是通信網IPTV業務的唯一蛻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