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協作 相關廠商競相發力角逐會議市場
近幾年,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為發展模式和踐行的方向,促進了協作概念在專業AV領域的興起。專業AV視聽領域的大量的廠商都開始投入協作產品和解決方案,大至控制室、安防領域,小至會議室,眾多廠商都開始正視協作的風潮,投入大量的資源予以推進。
圍繞“協作”這一概念,出現了諸多不同形態的產品和系統。如小鳥科技的DMIS可視化協作系統、捷控·魅視的安防分布式可視化聯動交互管理解決方案、巴可可立享(Clickshare)智能無線演示協作系統、臺達暢享匯(NovoPRO)無線互動協作系統,另外威創等公司也推出了類似功能的產品的;軟件類的則有Christie Brio 解決方案、上海寰視(MicsView)推出的 “米享”會議協作軟件,另外,還有克萊默、AMX、愛思創等公司的會議管理類產品更是已經被廣泛應用。
從廠商構成及產品的定位情況看,外資企業對“協作”的認識從整體上更加超前,且在方向也更具有一致性,幾乎所有的“協作”方案都是面向會議市場;與國外廠商專心做解決方案稍有不同,國內品牌除了一部分廠商推出的專門針對會議室的解決方案外,還有不少平臺化的產品也漸漸開始向“協作”靠攏,產業定位雖然比較廣泛,但是無一例外的都把“會議”這一應用攏括其中。
毫無疑問,會議室市場已經成了行業內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會議室市場龐大的體量一直以來都是行業的必爭之地;二,信號處理行業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應用的轉向,用戶的體驗性成了檢驗產品的重要標準,而會議產品則是相對最容易被用戶接受,提高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的領域;三,大屏幕及信號處理工作有相當部分都是會議室設備的一部分,‘會議協作’作為更高一級層面的輔助工具,針對的是如何改變和提升溝通的效率和效果,讓用戶能夠更簡單、直觀、高效地完成會議討論;四;對于一些國外廠商,由于國家提倡的數據安全可控限制了一部分外資企業“云服務”在中國的落地,也讓其很難在平臺化的項目中發揮優勢,而會議行業更多的是全面企業,政策上的限制相對較少,更能發揮外資品牌在技術方面的優勢。
不過,無論是哪種原因,也無論是國內廠商還是國外廠商都對“協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重視,借由這些協作類產品的出現和逐漸的成熟,傳統會議無論在流程、效率,還是便捷性方面的體驗都有了大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