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土彩電企業“最痛”的“匯率”還會在嗎
2015年8月份,人民幣匯改之后,匯率波動對于彩電行業的影響“持續發酵”。這一趨勢2017年是否還會繼續呢?
雖然在匯率問題上,會擁有如美聯儲加息這樣已經被“發酵”很久的預期內事件(美聯儲的長線發酵操作,就是為了熨平國際市場的波動),但是也難免有2015年8月匯改、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土耳其政變這樣的黑天鵝出現。
從2015年看,“8月匯改”給至少兩三家彩電企業帶來了全年虧損:因為,這些企業以前的持幣配置是按照,“2008-2015年中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4成”的趨勢準備的。但是,8月匯改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讓這些企業的持幣配置,從此前的“盈利”,迅速惡化成了“虧損”。這一實例的基本經驗是:彩電企業還是要好好做實業,不要老想著“金融市場賺錢”才好。
2015年8月匯改之后,人民幣對美元的整體走勢是下跌的。這一點在2017年不會改變:美聯儲已經放風說2017年美元加息會比2016年厲害。2017年美元走強是大概率事件。這顯然有利于本土彩電企業的北美市場出口,也有利于那些與美元掛鉤的貨幣國家的產品出口。而且,經歷了15年8月的鎮痛后,彩電企業學的比較乖,持幣配置比較均衡,匯兌性的虧損基本被避免了。這兩者結合,將有利于2017年本土彩電企業出口市場的擴大和盈利的增加。
當然,彩電行業受匯率的影響不僅僅是出口和持幣狀態,也包括進口。尤其是在彩電產品的上游產業鏈,面板產品和本土面板企業的主要設備與原料,還大量依賴進口的背景下,匯率對進口的影響,也將成為彩電行業的關注點。
從進口角度看,本土彩電產業的主要來源地是日本、韓國和臺灣。人民幣在15年8月匯改之后,采用的是一攬子緊盯策略。即一個全盤性的穩定目標。但是,由于美元的單邊強勢,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較大的貶值。這一變化的反面則是,人民幣對其他幣種均以穩定或者增值為主。或者說,對美元貶值是全球貨幣的同性。
這種國際市場匯率結構2017年亦不會大幅改觀。也就是說,在進口方向上,匯率的影響基本以穩定,或者有利于進口獲利為主。這將有助于2017年國內彩電企業的盈利,以及出口增長。
但是,以上分析只是“中性政治環境”下的結論。2016年匯率市場的波動充滿戲劇性:例如“英國脫歐”造成的一波次波動、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造成的美元強勢,這些變化都超過“常規市場路徑”。所以,“匯率”是不是在2017年還會迎來“黑天鵝”,是彩電廠商“痛苦還是快樂”的關鍵。其實,持續走強的美元,對全球新興經濟體的抽水作用,會不會發酵成大型的二次危機,將具有重大的前瞻指引價值。
總之,中國彩電業是兩頭在外的時代:面板要進口(日韓臺),產品要出口(歐美和第三世界)。且海信、TCL等企業都已經是“半數市場”在外的格局。所以,匯率異常波動,勢必引起彩電企業業績波動。這種波動也會傳導成為彩電企業國內市場競爭和盈利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