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大尺寸普及能否繼續加速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過去24個月彩電行業發展趨勢的最大特點:所有彩電人幾乎都會異口同聲的說“大尺寸”。
以55英寸為例,2015年9月液晶電視在價格下滑的驅動下,市場規模同比增長接近60%。2016年中期,55英寸更是成為國內市場最暢銷的尺寸型號。目前含49英寸及其以上尺寸的大尺寸液晶電視已經占據國內市場4成左右的份額。在大尺寸潮流的帶動下,65英寸液晶電視,2016年前半年市場增幅超過一倍。成為成長最快尺寸。
液晶電視的大尺寸需求已經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趨勢。這也帶動了2015年開始,全球面板行業超過年4%總面積需求的增長。后者則是2016年下半年以來面板漲價、供給不足的最核心原因所在。
但是,2017年液晶電視大尺寸化的進度卻難以繼續加速:原因有兩個。第一,行業供給不足,漲價在路上,驅動大尺寸普及的價格攻勢暫時告一段落。第二,55英寸產品已經普及,下一個檔位60和65英寸缺乏有效的“供給”。
對于第二個原因,需要做出具體解釋。即,目前液晶電視面板主要生產采用8.5代線。該世代線可以切割6塊55英寸面板,并保持91%的玻璃基板利用率。但是,如果切割65或者60寸面板,則只能切割3塊,且玻璃基板利用率不足7成。雖然業界可以采用MMG,即混切技術提升玻璃基板利用率:例如8.5代切割3塊65或者60英寸,同時切割6塊32英寸。但是,后者面臨32英寸產品賣給誰的問題。之所以要切割65英寸,就是因為消費者需求這樣的尺寸——對大尺寸的需求就是對小尺寸的淘汰。
后者正是京東方、華星光電和惠科投資下一代10.5或者11代線的原因。這些更高世代的線可每片玻璃基板切割8片65英寸或者6片75英寸,并保持94%的玻璃基板利用率。但是,這些新線中,投產最早的京東方也要2018年初量產。所以,55英寸之上,市場缺乏有效供給,這決定了“更大的液晶電視”的普及,必須等一等。
當然,市場的開啟或許并不真的需要等到10.5代以上線的量產。因為有另一個特殊變量:三星、LG、京東方一大波的6代OLED線的建設,已經加劇中小尺寸面板行業的“潛在過剩”。這樣必然導致現在大量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的液晶線,再次轉向電視產品面板。
雖然,6代液晶線難以高效率生產65英寸面板,但是至少一片玻璃基板切割2片65英寸液晶面板的利用效果高達95%,且不需要混切出其它規格產品。這決定了6代線在65英寸市場具有“一搏”的可能。但是,新的OLED產能的釋放,也要到2017年下半年開始。
所以,無論從那些新產能中誕生65英寸面板的經濟供給,2017年都將難以“收獲”成果。這是,2017年彩電大尺寸化不會超越2016年太多的“最好”理由。
不過,人們追求更大畫面的欲望并沒有停止:2017年的中間停歇只不過是在等待京東方、華星、惠科1338億元的大尺寸投資的落地;以及全球OLED 6代線2400億元投資對6代液晶的擠出效應而已!孰娎^續向大,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不是方向問題。三年內65英寸彩電必然會是另一個“55英寸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