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香港回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19周年,7月1日至3日,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首次在香港紅勘體驗館上演。作為慶祝活動的重頭戲,該劇是時隔37年后再度來港演出,演出連演三晚,吸引了逾兩千名市民前來觀賞。
此次舞劇在原演出基礎上,從劇情、舞臺、舞美、字幕、旁白等進行了修改、新制和提升。舞臺視覺工程服務商數虎圖像受邀擔綱此次演出的舞臺舞美設計制作。這次《絲路花雨》香港演出由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辦,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香港廣西社團總會、香港海南社團總會、香港義工聯盟參與協辦。
時隔37年 香港再舞
《絲路花雨》是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博采各地民間歌舞之長,而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首創于1979年,被新聞媒介贊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看幾回”。
自首演至今,該劇曾先后為國慶30周年、60周年獻禮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慶典演出,至今已演出2600多場,觀眾達400多萬人次,出訪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外舞臺演出達400余場。2004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中國舞劇之最”,同時還享有“中國民族舞劇的典范”、“東方的《天鵝湖》”等美譽。1994年還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像獎”。
作為香港回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19周年獻禮演出,這是《絲路花雨》繼1979年首次在港演出后,時隔三十七年再度回到香港,并首次在萬人體育館上演。
多幕表演 講述西域傳說
此次在香港紅館連演三場的《絲路花雨》經典舞劇,演出內容包括序幕、尾聲在內共八幕,以舉世聞名的敦煌壁畫和絲綢之路為題材,并以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將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通過創意舞美的形式搬上舞臺,形象再現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
設計圖
該劇以敦煌畫工神筆張和女兒英娘與波斯商人的故事串聯,以和平、友誼及親情為主題,講述了絲綢之路上,善良淳樸的中國父女為救助外國商人所發生的親人悲歡離合、友人生死相交、患難與共、大愛無疆的感人故事。劇中的服裝華麗繽紛,舞蹈富有魅力和異國風情,尤其第六幕的“敦煌二十七國交誼會”更重現了國家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友好關系,彰顯中外人民友誼源遠流長、綿延千秋。
設計圖
舞美影像 助力完美演出
香港紅館是高規格的大型知名場館,也是香港歌手夢寐以求的演唱會表演場地。《絲路花雨》作為一部舞劇,第一次在此演出,面臨著舞臺搭建的挑戰。
數虎圖像考慮到此次演出場館的特殊性,與劇院、香港方面技術人員共同協作,重新設計舞美視頻,充分利用舞臺兩側六塊固定LED屏幕和7米高18米寬的背景主屏,以LED視頻舞美的形式,將古代敦煌壁畫的色彩與視覺藝術,以及絲綢之路的文化元素,與現場表演相結合而融為一體,增強了舞臺藝術表現力,給觀眾帶來大型視屏視覺沖擊力的同時,也呈現意料之外的重重驚喜。
2016版《絲路花雨》以LED視頻舞美的形式亮相紅館,取代了傳統舞臺的畫幕布景,呈現數字舞美與現場表演完美融合的舞臺視覺。數虎圖像在舞臺設計過程中,一直堅持運用創意性創作理念,提升現場觀眾互動體驗,同時注重新技術的研發與先鋒理念的應用,助各類活動、演出取得圓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