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第三屆智慧校園建設高端論壇在武漢隆重開幕。這是創維繼“2014/2015”兩屆“智慧校園建設高端論壇”后又一大盛舉。
此次論壇以“教育信息化落地應用之千校聯盟”為主題,以“聚焦核心素養,走向智慧教育”為目標,圍繞專題報告、主題演講、嘉賓對話及智慧校園建設產品展進行。 來自高校、一線中學、臺灣知名大學等1000余人齊聚武漢,圍繞論壇主題與目標展開深度探討。
論壇,要有人“論”,有人“談”。除了在圓桌論壇環節和專家對話,全程還能讓參會者的觀點、感想出現在會場屏幕上。
最大的亮點是論壇現場通過19臺創維電教觸摸一體機進行模擬演示以應用云平臺為支撐,以云網閱、云電子書包、云錄播教室等作為終端設備的智慧校園場景。教師進行云備課、云授課,學生們打開云書包學習,家長們通過手機同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此次論壇不僅有“思考”、“策略”這些燒腦的事情發生,在會議結尾,現場參會人員掃描二維碼,現場進行大抽獎。幸運的觀眾抽到大尺寸電教觸摸一體機。
再讓我們回顧下現場大咖們講話的主要內容和觀點:
原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王曉蕪以《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為題,指出:教育信息化要作為學科論來研究,不能作為純粹的工具。教師要在教學的應用上尋找突破口,確定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目標。
華師一附中校長周鵬程結合華師一附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對智慧教育建設應用的思考與探索。他認為,智慧教育能成就更便捷、更高效、更具個性化的學習。
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靖國平結合多年的教學研究經驗,向與會者闡述,智慧校園的核心是落實智慧教育,而智慧教育的核心是核心素養。
臺灣國立中正大學教授游寶達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結合當前前沿的信息技術,給一線教育從業者帶來了一場關于“善用云端資源建立校園信息透通環境”的演講。
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原所長、博士謝小慶則認為在互聯網思維下,教育的任務不再是培養“有知識的人”,而是培養“會思維的人”,而是培養“有智慧的人”。新一輪學習革命的意義在于,重新實現個性化學習。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王后雄以《智慧校園建設思考——從“千校聯盟”到“卓越聯盟”》為題,提出:為了實現由“千校聯盟”走向“卓越聯盟”,頌大教育從六大方面開展落地務實。尤其指出頌大教育將組織專家、學者打造《中小學學業質量監測標準》及其系統教材,服務廣大師生,從而實現卓越校長、卓越學校、卓越教師、及卓越學生,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