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使得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徹底改變了之前的一些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建設者和參與者更要在信息化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對信息教育一直非常重視,加強信息教育是我國各級學校的共識。在目前的發展戰略中,信息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對信息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加深,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中應該探討更多的手段,多媒體教學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手段之一。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增加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可以起到許多作用。
1、活躍課堂氛圍。信息技術教育在小學階段的理論較為深奧,單純的進行理論方面的講解,學生會感到沒有興趣,也會產生畏難情緒。在信息教育課程中加入多媒體教學以后,可以極大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信息教育課的參與度提升了。學生不在為課上的理論發愁,對信息課的態度也有了一定的改變。視頻可以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圖片、音頻等可以加深學生們的學習印象,把所學的理論和見到的真實的圖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立體的記憶。多媒體的加入改變了傳統的老師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授課模式,活躍了課堂氛圍,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歡和歡迎。這種新鮮元素的加入極大促進了信息課的學習。
2、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傳統的授課方式,老師站在講臺上反復地重復課本上的內容,學生對教材內容已經深入理解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課堂的時間進行更加深層次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可以擴展同學們的視野,比如可以對其他地區的優質信息課進行學習,增加對信息課程的理解,做到舉一反三。這種多媒體的加入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變革,把學生從單純的課本教學中解放出來,充分地融入到廣闊的世界中。多媒體在信息技術課程的運用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有利于內容的擴展,讓課堂更加的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學生思維的轉變要在老師的引領下進行,可以從多個角度對信息技術進行思考。
3、利用多謀體引導互動。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嚴重不足,老師的授課是以學習的進度為標準,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想讓學生做到自主學習和課下學習,良好的互動是必要的。良好的互動是學生參與的前提,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質教育中,學生、老師、課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真正的把三者融合起來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多媒體的存在可以作為紐帶,把老師和學生結合起來,大大的豐富了信息課的內容,改變了互動少的局面。多媒體可以是老師選取的優秀的視頻,可以是別的學生設計的優秀作品,甚至是學生參與的課外活動。這些身邊的例子可以讓學生更加具有真實的感受,做到學習身邊的具體例子。教師的引導作用要在組織多媒體教學上充分地展示,一方面要加強教材知識的學習,一方面要對學生的創造能力進行鼓勵,達到知識學習與互動交叉進行。
4、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還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所以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在信息教育中穿插進行。目前的信息教育中,對實踐的培養還不是很完善,在操作課上很多同學的動手能力還不高,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進行實踐是整個信息教育應該要解決的問題。結合多媒體教學,對知識要多講多練,對知識進行多媒體的制作,保證實踐能力的提高。在課程中給學生更多的空間,給學生更多的信心,才能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
社會在不斷進步,信息教育也要不斷地進行改革和提升。多媒體教學應該更多地使用在日常的教學中,對信息技術進行更多的有益的學習。從激發興趣到增加互動,讓學生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