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校是一個學生接收信息的空間,照本宣科的傳授、宣講知識的技能,老師則是扮演著廣播式教育方式。
但是在未來,學生們將在家里通過觀看網上視頻等形式接收信息,然后到學校去和老師、同學就自己學習的內容進行討論。學校將變成一個社會性的場所,是一個互相討論、互相學習的所在。而與此相適應的是,老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功能會發生改變。
在此過程中,大數據可以是老師的好幫手。以前,老師不知道哪些部分的內容是學生面臨困難的、哪些學習材料是學生感興趣的、接下來的教授重點有多少種教案以外的新可能,大數據可以幫助他們提供這些信息,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風格。這個過程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如果老師們掌握了這些技能,學校將比現在變得更美好。
大數據運用于教育的價值,在于教育工作者能夠借此幫助參差不齊的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而非淘汰那些被定義為“不聰明”的學生。大數據蘊含的巨大潛力應當被用于推進個性化學習、改善教材和教學、最終提高學生的成績。它應該被用于促進教育改良的反饋,而不是作為對產品使用者進行簡單評價的依據。
另外,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是智慧學習環境應用的基礎。目前國內外的應用思路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大數據對非結構化的學習行為記錄進行聚類分析,并延伸到應用環境本身進行情境分析;另一方面,是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和資源對學習行為記錄進行規范化和結構化預設,從而通過規范化數據采集進行應用分析。后者在分析過程中受限于數據規范化定義,但卻能夠實現跨平臺、跨資源的統一應用,為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國際化普及和應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