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用戶的反映:在使用矩陣的過程中,明明矩陣參數中標的是支持快速切換的,但是為何操作起來,比模擬RGB矩陣還要慢,有辦法加快切換的時間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下面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高清混合矩陣的切換時間問題。
在矩陣的操作過程中,一般會接觸到兩個時間概念:顯示屏的黑屏時間以及矩陣切換時間
顯示屏的黑屏時間:表示從上一次顯示屏內容消失(黑屏),到畫面在顯示屏上重新顯示新通道的視頻內容這一段時間,記為T。
矩陣切換時間:一般說的矩陣切換時間是按下面板切換執行鍵(Enter鍵),或者控制設備發出輸入切換指令這個動作,到矩陣完成核心切換,并從核心輸出新的視頻信號的時間,記為t1。
黑屏時間軸圖
在高清混合矩陣的使用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高清混合矩陣切換時間會慢于早期單純模擬矩陣切換時間。這種現象的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高清混合矩陣內部對數字信號的緩沖和處理需要增加額外切換延時t2。
HDMI/DVI等數字信號是經過加密的信號。在視頻信號輸入后,矩陣要對其進行解密處理,同樣在信號輸出時,矩陣需要對其進行再次加密處理。這個解密和加密的過程,都需要緩沖數據,因此會引起一定的延時。輸入端的緩沖延時,不會引起切換操作對時間需求的變化,輸出緩沖延時則會導致切換操作需要增加額外的時間。因為,每完成一次切換操作,輸出的緩沖內容都要全部清空,然后重新緩沖。所以,這個會導致切換過程延時。在一些特定場合,可以將矩陣輸出強制關閉再次加密的過程,可以達到加速切換速度的要求。
2、顯示設備和矩陣輸出接口間的握手操作需要增加額外的切換延時t3。
在矩陣完成切換后,顯示設備并不會立即顯示數字內容的,而是需要重新和矩陣輸出口進行一次"握手"操作,確定解密的密鑰,然后顯示屏才能完成解密操作。而在誤碼率比較高的環境,這樣的"握手"操作(輸出口和顯示設備雙方不停的對口令的操作)將會變得特別漫長,有超過15秒以上的。特別是在必須支持數字內容保護的HDCP和EDID協議的應用環境下,這種"握手"沒有成功的過程時有發生。而我們必須明白,對矩陣來說,那個"握手"過程,不算在切換時間里面的,但要算到黑屏時間里面去。因為"握手"過程,是在矩陣完成"切換"這個動作后,才開始執行的。
3、另外,"握手"處理還涉及到顯示屏的處理器能力。做顯示屏的處理器比較強的廠家,他們做的顯示屏黑屏時間就會非常短。而做顯示屏的處理器不是那么強的廠家,他們做的顯示屏黑屏時間就會顯著變長。
4、 顯示屏兼容能力的影響帶來了延時t4。顯示屏不同,需要完成重新顯示的時間就會不同,即黑屏時間不同。由于顯示屏的兼容性不同,對信號的容錯量不同,在信號質量因長距離傳輸產生上升下降沿變緩、脈沖HOLD時間縮短的情況時會使顯示屏無法順利完成"握手"。而必須完成"握手"后才能在顯示屏上重新顯示圖像。
5、在信號傳輸的鏈路中,新增加的傳輸設備引入一小段的延時t5。輸出接外圍傳輸器,因為增加了信號傳輸環節,會進一步延長黑屏時間。而應用外圍的傳輸器可在保證信號質量的前提下增加信號的傳輸距離,仍然是現在長距離傳輸高清信號最常用的方法。用戶可根據情況選擇長距離高清信號傳送方案。
因為傳統模擬矩陣,只需要切換時間t1,即只是相當于直接切換一個開關,所以會明顯快很多。
這里,我們可看到:大幅縮短"握手"時間(2-15秒),才是縮短黑屏時間的關鍵,而目前矩陣的切換時間,已達到毫秒級(千分之一秒),已經接近完美。所以用戶在選購產品時,除了應選用內置處理器比較強的廠家的產品來組建數字系統外,另外,對顯示器、線材、線材長度等等的選擇都要有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