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以來,投影產業界更多的企業進入會議平板市場。包括明基、奧圖碼、索尼等品牌商,鴻合、東方中原等渠道企業,乃至于海信這樣新興激光電視企業,都紛紛加大了“會議平板”產品的市場拓展力度,引發會議顯示市場重大變局。
液晶和投影新交鋒,會議市場有何不同
2017年在會議顯示市場,投影機以百萬臺成績對比液晶智能交互會議產品不足7萬臺的業績,占盡“市場份額”。但是,如果考慮增長速度,投影會議市場的規模已經有5年左右“基本穩定”,而會議平板則在高速發展。
2016年全年不足三四萬臺、2017年上半年2萬多臺,下半年4萬多、而2018年上半年會議平板市場則已經達到9萬臺——半年幾乎等于此前兩年的銷量。會議平板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也著實讓投影廠商們意識到一個新“問題”。
即,在教育投影市場,交互平板已經取得7成的市場份額。而且這個交互平板的教育應用份額幾乎8成屬于“非投影產業企業”,即是專職創新品牌占據了教育顯示7成市場。投影行業,無論是品牌廠商還是渠道廠商都視此為“一大屈辱”。2017年交互平板在會議市場增量爆發,投影行業不約而同的下定決心“這次市場不能拱手讓人”——所以,2018年交互會議顯示市場,可以看到投影背景軍團的動作甚至超過了“傳統交互教育平板轉進商用市場”的速度。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教育市場交互平板的發展規律出發已經無法理解會議市場交互液晶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會議交互液晶平板繼承教育市場這類產品的技術、經驗、產業鏈,具有天然的成熟性、不需要把教育交互平板走過的技術道理再走一次;另一方面,會議交互平板,不僅得到此前專業交互平板企業的支持,也得到了投影渠道和品牌企業的支持,參與力量更多、競爭更充沛。這兩點幾乎一定會讓會議交互平板市場的成長爆發性“遠高于交互平板在教育市場的表現”。
緊抓“10.5/11代線”液晶面板機遇
對過去七八年教育市場交互平板產品發展歷史熟悉的人士,都會記得“早期教育交互平板”的主要缺點:即“50英寸”的畫面根本不夠“看”。尤其是面對五六十人的大班額時,這種“小畫面”成為最大的“效率”障礙。
某種意義上,教育交互平板市場要經過一個“漸進式發展的過程”,核心原因就在于顯示尺寸要“從小到大”的成長——這種成長不是指,更早的時候沒有大尺寸液晶顯示產品可以購買,而是指大尺寸液晶產品的價格是否下降到合理的、市場可以接受的水平。而大尺寸液晶產品的價格下降必然與“供給結構”的改變息息相關。
2017年12月份,京東方合肥10.5代液晶面板線投產、2018年11月份華星光電深圳11代線投產——兩條生產線理論上可以為市場每年提供近2000萬臺65英寸液晶顯示單元。對比而言,2017年全球市場65英寸及其以上液晶顯示產品規模不過1280萬臺套。由此可見10.5/11代線的投產,正在改變大尺寸液晶的供給結構。
預計未來三年,國內還會有京東方武漢10.5代線、華星光電深圳第二條11代線、夏普廣州10.5代線投產——大尺寸液晶,尤其是65-75英寸面板正在形成“大規模、充沛”的供給格局。同時,由于10.5/11代線對切割65-75-85英寸面板的基板比例優化,其成本效率渴望是此前這類面板供給生產線,8.5代線的1.5倍。更高的成本效率,亦將推動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價格降低。
所以,與液晶交互平板在教育市場的發展不同,會議市場交互平板繼承了教育市場這類產品的全部產業基礎,又恰趕上了大尺寸液晶產品產能、供給和成本競爭力的爆發階段。10.5/11代液晶面板線,提供的充沛供給與成本優勢,將是會議室交互平板市場能夠超高速成熟和躍進的最大機遇。
把握三大利好,會議平板市場時不待我
以上兩個方面的橫縱分析,筆者主要的觀點就在于指出:交互平板在會議市場的發展一定是“跨越式”的,在成長速度上不會是教育市場那種花費七八年時間完成市場變革的過程,而更可能是用三年時間基本實現“應用革命”的換代。因此,業內更多人士認為,2018-2020年,會議平板市場都將呈現翻番性的增長。亦,三年時間從年度7萬的規模,發展到60-90萬的規模。
這種高度的爆發性,就是今天會議交互平板市場的第一重利好:高度爆發的增量市場,使得任何新進入的品牌都擁有更大的機會——在增量市場中避開激烈競爭,首先實現一定的市場規模存量。
會議交互平板市場的第二重利好,是相對于教育交互平板市場而言:從市場渠道邏輯看,會議市場的主體是零售、教育市場的主體是集中的招標采購。顯然后者更有利于“買方”。這導致了交互平板會議市場的產品利潤普遍更高,產品售價更是比教育市場高1-2成。對于那些在教育招投標市場“血腥打拼”的企業而言,會議市場的爆發無疑是改變利潤水平的一大利好。
會議平板市場的第三重利好則在于辦公智慧化的整體趨勢。教育市場對交互平板的需求,更多體現在“多媒體”技術層面。而對于會議市場而言,交互平板的意義與“智慧”兩個字更為接近:只有辦公會議的智慧化、交互過程的信息化,才能促進交互平板產品的廣泛應用:這有點像智能手機和傳統手機的變化——顯示依然必不可少、通信依然是基礎應用,然而智能手機的價值卻更多體現在不斷發展的APP應用上。辦公會議的智慧化,則會促使平板顯示在會議市場的價值從簡單顯示,向復雜的智慧交互轉變,日益提升的附加價值,將是會議交互平板的藍海。
這第三重利好的核心含義即是:在智慧辦公大趨勢下,會議平板不是簡單的與傳統投影會議顯示競爭“存量”市場,而是成為嶄新的智慧會議場景的必須元素——這意味著一個更大的商顯應用領域的拓展:如果與教育市場對比,這是2000萬家企業與1000萬間教室的差距。
所以,筆者認為對于2018年以來的會議交互平板產業的發展,必須放在液晶面板10.5/11代線的大突破、智慧辦公和智慧會議大發展、教育界交互平板市場成長經驗三個大背景下觀察,才能真正理解這輪“企業大動作”的市場意義和戰略價值。
總之,會議室交互平板的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最終市場規模超過教育市場交互平板需求亦不成問題。唯一的疑問僅僅在于“誰能分得更多的市場”:是彩電品牌、投影平板、投影渠道創新品牌,還是傳統的交互平板企業,亦或是智慧辦公服務企業?在參與者眾多的背景下,這一新市場即將演繹一場“群雄逐鹿”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