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芯的制裁,讓我們更加堅定自主創新的道路,我們需要加緊發展國產自主的國產軟硬件基礎”4月19日,在萬壽賓館舉行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自主安全創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致辭中提到。
國家工程院沈昌祥院士、倪光南院士、CTF計算機安全專委會主任嚴明、國家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副主任田斌、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胡偉武以及中標軟件有限公司李震寧等出席并先后進行了報告,對處理器、操作系統和安全方向等安全可靠全產業進行了深度剖析和解讀。能源、金融、交通及國防黨政等關鍵基礎設施相關信息化領導用戶,產業鏈企業和各界嘉賓三百余人參會。
嚴明主任在講話中回顧到:“曾幾何時,谷歌退出中國市場,那時候我想大家和我一樣,大家的搜索引擎基本上用的谷歌,但我們有了百度搜索,有了高德地圖,我們還有了北斗。 ”會上,倪光南院士提出了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內容。并指出:是否是真正自主可控主要聚焦三點:一是CPU研制單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二是CPU指令系統是否可持續自主發展,三是CPU核心源代碼是否是自己編寫。這三點是CPU是否自主可控最核心的評判標準,同時滿足這三點,就代表符合自主可控CPU要求,不能同時滿足,就代表不是完全自主可控甚至是完全不自主可控。
參會嘉賓合影
自主可控是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保障
中標軟件作為國內最悠久的操作系統企業,在中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多個行業和領域獲得深入和廣泛的應用,獲得客戶長期信任。在系統性能,安全能力,服務能力等層面,中標麒麟操作系統已經具備了替代國外操作系統的能力。在本次重要會議上,中標軟件作為中國操作系統代表企業獨家參會并做了操作系統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關系的演講。在演講中,中標軟件指出:無論國內國外,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現狀都不容樂觀。近五年來針對關鍵基礎設施攻擊事件數量不斷上升,而中國網絡安全問題尤其嚴重的局面,目前各國高度重視關鍵基礎設施安全問題并做了相關分析部署;分析這些安全事件不難發現均與基礎軟硬件漏洞有關。CPU及操作系統分別決定了整個硬件和軟件體系,是整個系統安全的底層和基石,我們要緊隨中央相關戰略精神,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實施網絡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攻堅戰略,推動操作系統、核心芯片、高性能計算等研發和應用取得重大突破。 中標軟件的演講數據清晰,邏輯嚴謹。會后引發熱烈討論,多位嘉賓和參會者向中標軟件索取演講文稿。中標軟件公眾號將在下星期推送內容中提供相關文檔。敬請關注。
這次美國制裁中興事件,提醒我們什么是必須要做的,什么是更重要的。而且我們注意到:制裁除了芯片還有軟件,這也再次證明了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也是花錢買不來的。像國產芯片操作系統這樣卡脖子的產品我們自己必須要有。國產基礎軟件必須要在自主的道路上加速發展,只有國產基礎軟件能夠完全替代國外產品,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才能不受制于人。
正所謂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確立信息產業核心體系自主可控的理念,用更加強烈的改革緊迫感、凝聚起更大的創新進步力量,把挑戰變成機遇,把壞事變成好事。
會場上,龍芯中科展示了基于中標麒麟系統的龍芯國產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