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國內激光投影顯示市場銷量達到6.1萬臺,較去年同期的4.6萬臺增長19.1%——這個數據談不上紅火,更距離業內認為的2018年激光投影顯示板塊規模從去年的30萬向50萬邁進“相差甚遠”。那么,在“如此心理逆差下”,激光投影顯示行業的“問題”何在呢?
一季度傳統的“三弱一強”規律
在投影機市場,第一季度有一個特殊規律,即教育、商用、家用“弱勢”;工程“走強”。這個規律亦構成了第一季度“銷售均價”和“銷售額”的全年高點特征。
具體而言,2018年第一季度,激光投影的銷售量增長19.1%,但是銷售額增長高達33.9%。工程激光投影銷量達到7千臺,增長率為37.6%;這個增長率幾乎與家用產品的40%相當——而家用市場面對的是億萬普通家庭,這是工程市場 “潛力”規模的千百萬倍,且前者也僅有2萬臺的 “真心不好看的銷量”。
同時,2018年第一季度,激光數字影院放映機產品亦有4000臺規模,同比增幅70.9%。這一產品理應計算在“廣義”工程產品之列,更是高價格產品的代表,成為一季度推動銷售額上漲的關鍵因素!斎,工程市場的這種“一季度走強”,并不是說這些產品均是在一季度銷售完成,而是與工程行業的“簽約——施工——交付——借款”周期有關系,這構成了工程行業的年終翹尾。
相對工程市場的這一規律,第一季度投影市場商用(主要是指零售商務,企業要應對春節假期,采購意愿處于低谷)、教育(政府采購為主導,第一季度財務周期上處于“計劃”階段)、家用(激光電視占主體,雖然有春節彩電市場的行情,但是2018年的第一季度彩電市場亦“低開低走”)的激光顯示市場則“走弱規律明顯”。
從數據看,商用零售不是激光顯示的主流市場,4千臺的銷量,對于低價端產品而言,即便有26%的增幅,也“不影響大局”。同時,一季度教育市場2.6萬臺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5千臺,且均價繼續下滑,構成了一個“重大出血點”。
教育市場低迷的原因何在呢?無非是大尺寸和廉價化的交互平板的競爭,以及此前支撐教育市場發展的薄改工程的“逐漸結束”。前者導致教育顯示供給增加、競爭加大;后者導致教育顯示市場規模漸趨穩定,增長乏力。這樣的背景下,2018年第一季度的教育市場成績“不好”,卻也“并不意外”。
一季度中的三大“弱”市場,激光電視代表的大眾消費應用,增幅4成,市場占比提升到33%(去年同期占比23%),銷量超過2萬臺,成為唯一沖量寄托。但是即便這個成績,其增幅亦比2017年第四季度降低了一個數量級,處于“環比低位”和“弱勢階段”。且這一成績,受到彩電市場大周期“走弱”的“大環境”影響: 2018年第一季度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達1215萬臺,同比增長3.0%,零售額規模402億元,同比增長3.3%——這一數字較2017年第四季度的成長比,下降6成。
總之,第一季度雖然是投影業的“開局指標”,卻并不反應全年規律:因為“一強三弱”的行業規律,往往使得一季度是全年市場的“冰點”,總量、總額和成長率都“不及全年成績”。
第二季度看點,家用是否能挑起大梁
2018年第一季度激光顯示圈最大的變化是:家用產品的市場占比從去年的23%躍升到33%,同比成長40%。這主要得益于激光電視產品的“銷量大漲”。2017年激光電視等產品的銷量更是同比增長170%,是激光顯示增幅最高的領域。
不過,讀者必然注意到了一季度40%與去年全年170%之間巨大的“增幅下滑”。這一變化的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彩電市場的整體大氣候不佳外”,還有眾多“投影圈自身的結構性”因素。
例如,2018年的投影機新品季節從3月份開幕,這導致第一季度不僅僅有春節市場的熱點,也有“匱乏新品”的遺憾。2018年第一季度能夠購買的激光電視新品,大多數是去年第三季度以前推出的產品。再例如,去年全年的激光電視成績非常好,很大程度超過了廠商預期,這導致年底市場、春節市場的“業績壓力不是很大”、“庫存處于低位”,因此,市場營銷力度有限。再加上,2017年第四季度占了全年近四成的激光電視銷量的“透支效應”,2018年第一季度40%的成長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對比而言,2018年第二季度,激光電視為代表的家用激光投影市場將“迎來”更大的增幅,甚至翻番。一方面,二季度早期一波新品季,徹底刷新了產品的價格尺度;另一方面,市場機遇上,迎來世界杯時刻,體育大屏的概念興起,并疊加6.18電商節,必然帶動行業業績走高。后者的規律,從彩電市場的價格戰升級可以窺見。
因此,業內預計第二季度,激光顯示在家用市場實現翻番的成績,甚至上攻2017年第四季度的歷史“高位”成績的可能性非常高。就2018年上半年而言,市場成績亦有可能取得翻番的增速,這將為家用激光電視全年沖擊15-20萬臺的銷量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全年看點“三穩一漲”格局可期
2018年第一季度,激光投影顯示市場總規模6.1萬臺。這個成績和去年全年30萬的規模比較,處于合理位置;但是和今年沖刺50萬的市場目標比較,就有些“弱”了。按照歷往激光顯示行業全年規模是一季度的6-7倍算,2018年全年目標可能需要修正到37-43萬臺。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市場格局的形成主要與“教育市場”前景不明,可能結束高增長期,進入穩定階段有關系。同時,以“穩字”當頭的還有工程和影院行業,這一市場激光滲透比已經達到7成,未來的增長將趨于“平緩”。即,教育和工程在2018年激光顯示行業的成長引擎效應要“下降”。
同時,在商用零售市場,激光產品的成長性依然不被看好。這主要是因為激光機比汞燈機成本高很多——后者更適應于成本敏感,且應用強度低的商務零售市場。業內預計,2018年商務零售投影中激光產品即便保持較好的成長亦僅僅貢獻2萬臺左右的絕對增量。
因此,2018年激光顯示的成長重任基本落到家用市場,特別是激光電視產品上。以最保守的估計看,2018年激光電視銷量亦會翻番,至少貢獻7萬臺的增量規模。樂觀的估計預期可達到20萬臺的規模。以2016-2017年的經驗看,后三個季度激光電視的銷量是第一季度的6倍以上,這亦至少支撐12萬臺以上的市場規模。這一規模變換的絕對量能幾乎相當于教育市場2016年的情形。
即2018年激光顯示市場的“成長規律”核心表現將是“家用接棒教育”成為新的“核心增量引擎”——家用市場的表現如何,激光電視產品的表現如何,將決定2018年激光顯示整個行業的“成長表現”。
總之,第一季度激光投影顯示行業的成績“不理想”,預示著行業成長能量的“轉折換軌”。這也將影響很多行業企業的布局與市場投入力度——畢竟,在教育、工程和家用三條激光產品線上,業內絕大多數品牌“布局極其不均衡”;激光投影市場的競爭亦將從此進入家用稱王為代表的2.0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