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大發展的40年,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社會民生不斷改善,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實現這一發展,教育功不可沒,其中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在信息時代的重要性將愈加顯現。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正在重構傳統課堂教學,改變學校形態、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我們要緊抓新興技術發展之浪潮,借助大數據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習者成長規律,用大數據支撐教育科學決策,以數據技術為基礎促進教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人工智能正在快速進入教育領域,它既是教育改革新工具,也是課程教學新內容。我們要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學習者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實現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未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技術方向將更加以“體驗”為依托,以“數據”為基礎,以“連接”為要義,以“開放”為策略,以“智能”為目標,以教育信息化為手段,突破構建更加智能的教育體系,以智能賦能教育體制機制創新。
道路方向:走出教育信息化的中國特色,實現從“跟跑”向“并跑”的換道
我國教育信息化改革未來發展的道路方向是走出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特色道路,實現從“跟跑”向“并跑”的換道。教育信息化支撐的教育精準扶貧,是快速推進教育脫貧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當前,中國教育發展的新常態是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我國人口基數大,農村地區、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各地區都在借助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教育精準扶貧,促進教育公平。
過去,我們一直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希望以信息技術改造我們的教育教學,處于“跟跑”階段。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積累了可供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借鑒的豐富經驗,可以走出國門與世界進行平等對話。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從教育信息化萌芽期到教育信息化建設驅動期,再到教育信息化應用驅動期,最后走向“融合創新、智能引領”的教育信息化2.0新時期,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道路。當前,教育信息化已經邁入新時期,教育信息化將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從服務教育自身發展向服務國家現代化的轉變,進而為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自己的貢獻,建設一個“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應該成為教育信息化新發展的指南。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同書寫新時代中國教育信息化的“奮進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