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興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設備為基礎,人類教育和學習過程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3月6日的北京教育展,更是集合了最前沿的教育創新與革命成果。在這樣的時代舞臺之上,作為國內VR教育產業的開拓者,威爾文教如何看待行業市場的發展呢?帶著眾多的問題,《投影時代》獨家專訪了威爾文教戴總。
威爾文教戴總
VR落地,要從“體驗”中發掘趨勢
對于教育產業的革命,戴總認為,“創新的教學手段和模式”是真正能夠改變傳統教育、教學過程與面貌的“新能量”。以VR虛擬現實技術為支撐的智慧學習模式的應用,恰是目前教學軟硬件創新的“最超越歷史產品”的一個“爆點”。
尤其是經過了四五年時間的“市場”與“技術”的準備,2019年VR互動教育產業已經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戴總指出,2019年VR互動教育產業的“歷史任務”將從此前的“儲備能力”為主,轉向“應用落地”和“普及”為主的“好用”階段。而這一階段,行業的根本任務,則會向“解決認識度”問題升級。
對此,威爾文教已經制定并實施多種,以“親近客戶”、“創新體驗”為中心的“產品落地”項目。比如,有一些體驗性公開課項目,可以邀請眾多名校、大學等教育機構參加,讓一線教育工作者感觸到“新科技的革命性和好用、易用”。并進一步結合用戶體驗,推出適用于不同場景的“落地”方案。
總之,通過多元的市場策略、產品策略、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創新,VR互動教育已經開始“有規模”的落地。這其中,戴總亦承諾,2019年會在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上提供更為貼近市場需求的體驗,并用“大幅讓利”的方式,推動VR虛擬現實互動教學的認知提升、產品普及。
抓住行業規律,扣準需求的命脈
對于目前VR互動教學的發展,戴總認為“歷史已經處于一個最佳的時間窗口上。”包括技術儲備的成熟、政策層面的激勵、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等,都為VR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比如,政策層面,國家去年出臺了“教育信息化2.0”規劃,2018年底又推出了“虛擬現實產業規劃”。教育信息化+VR虛擬現實,形成了雙重政策支撐。“政策就是趨勢、因為趨勢才有政策”,戴總表示“跟隨政策指揮棒”、用好“政策紅利”,這是現階段VR互動教學產業企業必須擁有的“宏觀意識”。
而從教育改革的角度看,VR互動教學也具有極強的機遇性:一方面,我國教育的傳統結構,側重于知識傳承,這方面具有全球的領先性;但是在素質和能力教育上則不如國際先進國家。戴總說到,“我的女兒也在中小學,她這一路過來,我感覺咱們跟國外的學生相比,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陷,就是咱們學生那種創造力、想象力是偏弱一點”。戴總指出,VR虛擬現實互動教學,恰恰可以在“興趣開發”、“視野拓展”、“個性教學”和“創造性學習”上,實現突破,“提升整體的學生素質,課外素質、知識面素質和個性化想象力”的教學差距補齊。
另一方面,VR互動教學,在國家高度重視的教育公平化上,也大有用武之地。戴總指出,目前我國在網絡化教學、遠程課堂等領域,已經擁有全球第一的硬件體驗和實力。但是,如果僅僅是“遠程視頻”,教學依然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大家都在下邊聽”,而且是遠程的、教師對學生的狀態把握力不足、學生的融入感更不足,交互性貧乏。如果在這種直播的課堂中,加入VR頭盔,學生就能像進入完整的、近身的課堂,在結合互動技術和措施,最大程度實現“遠程教學空間局限性的突破”。
對于VR互動教學與教育產業發展趨勢的吻合,戴總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供給側改革、供給側補短板”,是教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教育企業一定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現實的擔當感,從國家根本需求、教育行業核心規律出發,發展自己的產品和供給能力,實現社會效益、歷史價值和企業發展的共贏。
迎合5G潮流,VR教學必然進入快車道
面對VR教學在技術上的準備,戴總特別看中“2019年,5G元年”的歷史意義。甚至戴總說:“5G將是VR教學的大殺器”。
回顧威爾文教VR教學產品的發展,戴總指出過去數年,行業上下游的努力、硬件技術,運用模式與場景的創新,基本解決了早期VR頭顯設備“眩暈的問題、舒適性欠佳”的遺憾。包括OLED或者液晶顯示面板的技術進步提供的更好的視覺體驗,以及在課件和教學流程上威爾文教的大量創新、知識點為基本單元的應用體制,確保了產品硬件上的可用性。
但是,戴總也提到,目前VR設備的應用,尤其在教學上的應用還有一些技術上的遺憾:首先是計算能力上的瓶頸。采用高等級的計算芯片,不僅成本更高,也會導致產品發熱、散熱、噪音等方面的體驗性下降。且由于VR整個產業規模有限,在上游廠商那里話語權不足,缺乏特別定制的上游芯片選擇。另一方面,則由于網絡傳輸速度的影響,目前VR互動教學只能是“局域網”教學,還不能做到大范圍的、隨時隨地的應用。這也限制了VR互動教學“革命性能量”的發揮。比如,課件不能全部采用云存儲、云調度的方法,使得教師和學生的選擇受到局限。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應用體系性的問題。而5G恰能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戴總指出,5G條件下,VR互動教學的存儲、計算將以“云端”為主——這樣終端設備的計算和存儲功能就被解放了,產品可以更輕便,也會更為專注于顯示和聽覺效果。同時,5G提供的高實時性寬帶網絡,完全可以支持威爾文教下一代“全云端”課件與交互技術體系,實現每一個終端、隨時隨地得到云端最強大的軟件、內容、算力的支持,徹底提升產品的“綜合體驗”瓶頸。
正因為以上這些技術和應用模式上的判斷,戴總認為5G的到來將是VR互動教學產品“進一步升級創新”的號角。甚至可以說,5G來了,VR教學還遠嗎?(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
做專注企業,讓專業力成就未來
產品更為成熟、政策加持、教育改革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以及5G時代提供的空前想象空間:戴總認為,這恰是VR教學必然走向普及、已經進入市場放量階段的最好“證明”。而且,恰是這種時代趨勢,促使了2018年以來更多行業巨頭進入這個領域。比如,百度也提出了VR產業、乃至教育應用的戰略。
“巨頭來了!這不僅不可怕,恰說明威爾文教和同輝過去三五年時間‘做對了’這件事情!”戴總指出,巨頭有巨頭的優勢,也會有巨頭的局限:即在細分的專業市場,往往下沉不足。而威爾文教恰可以“利用巨頭品牌帶起來的市場熱潮、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性優勢,實現基于專業場景的業務突破”。
戴總認為,行業內的VR教學企業至少有兩方面的優勢。第一是先發的時間優勢。比如,威爾文教擁有大量的精品教學課件——這是經過多輪反復的與名師、一線老師、學生應用交互,迭代形成的“積累”,是寶貴的資源,而且獲得這些資源必須付出長久的時間成本。同時,威爾文教也擁有一批軟件著作權、課件版權、硬件發明專利在內的“硬核知識產權”,構成了“先發者系統性的歷史積淀優勢”。
第二,威爾文教是專注化的教學專家。不僅威爾文教的母公司同輝信息,專業從事教學多媒體、教學智慧化解決方案十余年,市場積累、經驗積累、客戶口碑等軟實力非比尋常;威爾文教更是擁有近5年的VR互動教學產品體系研發歷史,并形成了以“教師”、“學生”雙中心、圍繞客觀教學實踐、適應具體的教學場景和過程的產品軟硬件與內容體系。
例如,威爾文教深知學校教育過程是一個“教師控制節奏”的實踐體系。因此,在產品的應用研發中,始終將教師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放在首位。避免出現“加入你的設備、改變我的流程,讓我無法正常教學”這樣的事情出現。——不是讓教師適應VR互動教學的新變化,而是讓VR互動與教師的傳統習慣結合,構成一個整體場景:即充分發揮VR互動設備的優勢,也要保留傳統教學過程中積累的有效經驗和科學做法,把創新教學過程始終置于“老師+學生”的中心下,全面實踐創新研發的“以人為本”理念。
對于威爾文教等專業廠商在VR教育上的優勢,戴總形象的指出,“專業廠商是真實置身于教育過程之中的”。威爾文教圍繞VR教學的實踐和應用,不斷與用戶交流、反饋,并改進軟硬件和內容體系,形成了一個緊密結合的“友好伙伴體系”。這種合作化,而非簡單“買賣”關系的客戶結構,即是教育VR市場的特殊性,也是威爾文教的優勢,是威爾文教作為行業現行者的領先價值:所謂“磨鐮不誤工”,威爾文教恰是以一種長期投入、精耕細作、不斷推陳出新的創造精神,為VR教育市場提供越來越好用、易用,價值強大的專業化產品與解決方案體系。
后記:
同輝-威爾文教戴總,對VR教學產業的發展階段有自己獨特的判斷,更對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毫不諱言。這恰是今天VR、5G、AI等行業風口“泥沙俱下”之際,最需要的“實事求是”精神,也是同輝系長期以來堅持的“扎實作風”的體現。
今天,VR互動教學已經走過襁褓期,正在進入真實落地、規模應用,并走向普及的新里程。站在這樣一個轉折點上,戴總從實踐出發、用歷史性的變革視角、以國家政策和教育信息化為著力點,向我們展示了VR交互教育產業的光輝前景。相信,在威爾文教的努力創新推動之下,一個更高質量、更具普惠性的教育產業變革大幕已經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