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與巨量轉移,兩條腿走路
0.X時代,mini-LED和micro-LED被視作搶占未來新技術高地的關鍵而吸引了諸多廠商的研發焦點。而在實現手段上,當前卻呈現出了“四合一”與“巨量轉移”兩條技術路線。下面我們就來分別講一講。
更小的燈珠就意味著單位面積內燈珠數量的驟增,同時由于其所需的巨量轉移工藝難以滿足當下規模化生產需求,因此,部分廠商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采用了四合一封裝方式生產mini-LED屏。
采用將四個像素組封裝在一個燈珠結構中的方式,四合一方案既具有COB產品的顯示性能和堅固性,又巧妙地回避了巨量轉移的困難。另一方面,終端屏幕采用常規焊接工藝,繼承了表貼技術的低成本、成熟性、單一壞燈易于維護的優勢,便于充分利用現有生產線,實現規模量產。當前,以艾比森、奧拓電子為代表的廠商采用這一路線。
而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則選擇了“啃硬骨頭”,2019年在巨量轉移工藝上取得了新進展。諸如利亞德micro LED產品就是采用巨量轉移技術,實現電氣連接,并進行封裝檢測切割及分bin以提高整屏色彩一致性。當前業內規模化使用的pick and place工藝每小時可轉移1萬~2.5萬顆LED晶粒,而利亞德micro-LED轉移效率可達到50顆/秒,即每小時18萬顆,且轉移良率高,轉移成本可控。
再如,AET阿爾泰創新研發的MTM-FCOB技術,即巨量轉移全倒裝COB,正是依托于集團產業鏈優勢,實現了巨量轉移設備及生產線的自主研發設計,極大地提高了轉移良率,使產品無論在轉移速度還是點間距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無論是選擇四合一路線巧妙避開巨量轉移挑戰,還是選擇在巨量轉移路上披荊斬棘,最終都是要解決0.X微間距產品的規模化量產,即商用難題。2019年,也成為兩種路線并存,平行進化之年,而最終哪種路線會成為主流,還要看市場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