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我國各地突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多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延遲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開學時間,同時,許多省份要求開展網絡授課,在積極配合國家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不耽誤孩子們正常學習進程的推進。
以北京為例,市教委要求組織學生在家學習,并將集中錄制一批優質基礎教育課程資源,通過網絡和有線電視節目等方式播放。天津市教委將利用市中小學備授課系統、空中課堂與一師一優課的優質課程資源,為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課程內容提供便利……
師生均無法正常到校上課,此時,錄播課程、網絡授課方式的優點都格外凸顯出來:一方面,由于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均獨立在家中完成,不發生人員直接接觸,進而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人員集中發生疫情大規模傳播的可能,可以說是在當前的“非常時期”的最佳選擇,據了解包括奧威亞、會暢教育、希沃、青鹿教育等企業都在第一時間開通了停課不停學相關解決方案。
而選擇網絡授課還有其他好處。比如,在央視采訪中某位學生就表示網絡授課可以讓她學習到名師的優質課程。事實上,錄播課程在我國已有廣泛的應用基礎,特別是對于優質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的“老少邊窮”地區而言,名師優課無疑是提升當地教學質量,開拓學生視野的一劑良方。
不過,在傳統“面對面”授課方式根深蒂固的影響下,部分家長對于當前網絡授課方式的采用也提出了質疑之聲。比如,改用網絡教學,孩子們每天需要長時間盯著手機或電視屏幕,在一些地方時間達到6-8小時,這對于保護視力健康提出新的挑戰。再比如,一些孩子由于缺乏足夠的自覺性,在沒有老師課堂監督的情況下,極易分神,根本達不到課堂學習的效果。而由于缺乏學生們面對面的教學反饋,教師也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造成教學互動環節的脫節,等等。
在筆者看來,網絡授課的方式還是要積極鼓勵的,姑且可以將此次大規模應用看作一次教學方式革新的全國“大練兵”。畢竟,網絡便捷靈活的優勢是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當然,在授課方式上,也不妨根據家長和學生的反饋進行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可以借鑒在商用市場中普遍應用的視頻會議模式,特別是伴隨未來5G技術的應用,開展網上多人視頻直播課程,讓師生能夠身在異地,卻能在網上實現“面對面的、實時的”溝通和交流,另外,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也可以更多加入互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本次疫情結束之后,也不妨考慮網絡授課方式的常態化。在此也積極呼吁,教學設備研發制造商在功能設計上應該更多關注視力保護和互動功能,用科技為祖國未來的希望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