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是第33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青少年遠離傳統煙草產品和電子煙”。據了解,吸煙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種疾患的危害因素,30%的癌癥由吸煙行為引起,吸煙已成為繼高血壓之后的第二號全球殺手,且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很多人確診肺癌時已是中晚期。
冷泉港實驗室的癌癥遺傳學家Sheltzer發現,長時間吸煙(暴露在香煙煙霧中)會導致肺中ACE2蛋白的增加,這可能會促進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病毒性肺炎的發病率更高。因此,吸煙者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ACE2主要在人體II型肺泡細胞中表達,也就是說肺部很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靶細胞,CT影像結果可以作為新型冠狀肺炎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
01
睿顯專業醫療顯示器,助力影像精確診斷
臨床實踐證明,只要是一個長期吸煙者,肺在CT上就一定會有改變,只是程度不同、表現不同而已,這與吸煙的量、時間的長短密切相關。因此,為了更好地辨別肺部病變的早中晚期,對醫療影像清晰度和精細度的要求也越高。
睿顯醫用顯示器能精確顯示醫療影像,灰階LUT查找表深度可達65536級(16bit),使得灰階過渡更為平滑,進一步發現細微處的病理變化。它完全符合DICOM PART3.14標準,支持多個信號接口,四路信號獨立顯示。睿顯醫療顯示器還可一鍵自由切換單、雙、多屏模式,幫助醫生精準高效的閱片。亮度穩定系統、環境光補償、亮度均勻性補償等技術滿足醫療影像穩定一致的顯示要求,從而更好地呈現真實、可靠的醫學影像。
02
從傳統應用到互聯網應用,睿顯賦能影像數據
幾年前,醫院傳統HIS、LIS業務,主要產生結構化數據,一家醫院一年的數據量大約幾十TB。現階段,影像數據在醫院數據中心占據主導。以肺部影像為例,一位肺炎患者的二維CT影像大概在300張左右,如果做一次三維CT檢測就會產生數千幅原始小文件。據此計算,患者拍一次CT影像產生的數據量會為幾百MB級~GB級,一家大型三級醫院每年的PACS影像數據可達到PB級。
針對病例量不斷增長,現有的查詢、調閱方式,對原始病歷管理造成諸多不便,睿顯醫學影像系統平臺主要通過高速掃描技術、海量存儲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和web技術,將各種病案原始票據文檔資料轉換成電子影像信息,存儲并索引,建立起現代化的文檔資料中心,實現對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管理,極大地滿足醫院日益增長的影像數據需求。醫生通過平臺即可輕松調閱患者所有的檢查報告和影像資料源文件,同時也進一步將加速醫院診斷救治由傳統“塑料袋+醫用膠片”模式向“互聯網+醫學影像”模式轉型升級。
對于吸煙人群來說,及早戒煙也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手段之一。在這次戰“疫”中,無論是CT影像、核酸檢測等現場診斷方式,還是線上問診、遠程手術等互聯網醫療模式,背后都離不開影像傳輸與精準顯示的支撐。睿顯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逐步提升研發實力,致力于打造醫療影像融合傳輸及軟硬件一體化的生態鏈,最終發展成為提供醫療影像傳輸及運營系統的平臺化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