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顯示領域,國內哪個產業板塊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最深刻呢?答案當然是LED大屏,特別是小間距LED大屏產品。2020年的新冠疫情嚴重抑制了全球公共顯示產品的需求成長,尤其是對高度依賴高端市場和純商業化項目市場比例更高的小間距LED產品影響頗深。
同時,中國作為全球LED產業第一大國、LED顯示產品的出口市場占比相對較高。這進一步導致,國內LED顯示屏企業,受到國際市場疫情波動的影響更為深刻——2020年無疑會成為LED大屏歷史上“格外特殊的一年”。
但是,疫情背景下恰是苦練內功的好時候。以mini-led和micro-LED為中心,LED大屏產業在2020年走出一輪新的創新高峰。這將為2021年疫情可控、疫苗面世下的市場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疫情不過是創新與成長路途上的小小羈絆,LED顯示的大未來、輝煌未來就在后面不遠處頻頻招手。
2020年封鎖下的產業創新大潮
(第一)需求嚴重受制于疫情的影響。這是LED大屏2020年最基本的行業面貌。這一規律徹底打破了此前連續近10年的全球LED大屏顯示,尤其是小間距LED屏應用需求的成長軌跡。從市場端看,疫情的封鎖導致各國經濟低迷、特別是商業消費受影響頗大。封鎖期間,眾多企業不能正常營業,成為純成本支出,對于商業化的項目采購影響很大。疫情期間公共娛樂受限,相應的演出、文娛等LED屏需求也會大幅壓縮。
但是,LED屏也在很多“關鍵剛性需求端大量應用”。尤其是國內基礎公共設施數字化市場,在疫情期間不僅沒有“減速”反而“加速發展”。結合下半年國內經濟進入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獨霸全球,國內市場的LED屏產業表現顯著優于全球市場。
(第二)LED大屏全球市場、國內市場的2020業績,也受到結構化的市場因素左右。例如,歐美國家等的QE貨幣政策,以保普通人正常生活為主。美國更是直接向普通家庭“發錢”。這導致,家庭消費端出現高峰:例如彩電、自行車出口市場非常火爆。但是,LED大屏應用多處于消費“上游產業鏈”端,從歐美此輪QE中收益有限。
再例如,從競爭技術角度看,大屏LED顯示,特別是小間距LED屏屬于“相對高價格”的產品。比較液晶拼接在安防領域的價格、投影產品在會議室應用中的成本,LED大屏效果更好,價格也更突出。這使得疫情下,如果客戶要進行必要的項目投資緊縮,LED大屏的采購意向就會相對競品技術更加降低。這種多元、多端的結構化影響,也對LED大屏行業的2020年市場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
(第三)雖然全球端看LED大屏在2020年“歉收”,但是另一個戲劇性的結構化改變則是——國內企業全球實力占比卻增強了。一方面,得益于2020年國內市場率先完成疫情控制、進入后疫情時代、經濟不斷復蘇,LED大屏需求日漸正常化,更有利于國內相關產業企業的投資和發展。
另一方面,國內LED大屏,特別是小間距LED的全球市場價值,更多來自于近年來的創新驅動——即國內LED產業的國際化已經走過了“價格驅動”階段,進入“技術領先驅動”階段。恰是后者,決定了2020年中外LED屏企業的對比是:我們有國內較好的市場恢復和技術領先;全球市場的其他國家品牌則遭遇了弱勢技術創新下的疫情市場封鎖。一增一減之間,國內LED屏企業領先優勢進一步增長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談到目前國內LED顯示行業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優勢是“技術創新”,就更應該明白2020年的“創新”大年身份。其中mini-led的新突破和全面應用落地,成為備受關注的事情。甚至,三星、LG兩大全球彩電巨頭,都進一步推出了LED小間距屏的家用電視和大屏影院化產品。
利亞德公司Micro LED最小尺寸40寸2k顯示產品已實現量產,其巨量轉移技術已相對成熟,良品率可達98.9%,轉移速度為1000-1500pcs/秒。洲明科技巨量轉移技術一次性可轉移8-10萬顆芯片,并在良率、間距方面不斷突破,目前正在探索P0.1以下Micro LED產品。同時,國星光電多合一燈珠技術進一步突破P0.5的間距限制,并正式宣布P0.9標準版的推出,且強調2021年P0.9將進入價格友好時代。2020年P1.0以下小間距LED顯示產品真正進入元年時代,既有P0.4的進一步破,也有p0.9的商業應用規模進一步擴大,mini/micro-LED從理論產品,正在加速變成貨架產品。
(第五)在技術創新深度不斷突破的背景下,2020年LED顯示的橫向方案也在越走越寬。三星和群創提出基于“彩色薄膜”和單色LED陣列的mini-led或者micro-led顯示屏彩色化方案。這種方案繞過了三原色LED燈珠的“三次巨量轉移難度”,更具有現有技術下的量產可行性。此前,LG的OLED大尺寸電視技術也采用了類似的“繞過三原色涂覆難度”的方案路線。
再例如,在超小間距LED顯示系統上,陣列驅動基板從銅印刷電路一種方案,向TFT玻璃基板和銅印刷電路兩種方案轉變。前者采用液晶顯示產業的核心工藝技術,可以提供更為精細的驅動板電路結構,和驅動板表面的光滑性特性。二者都有利于進一步增強產品像素密度的新產品的研發與設計。2020年,LED屏行業這種跨行業、新思路的橫向拓展與創新,是此前LED大屏領域很少見的。這種罕見創新的爆發式在2020年出現,或許意味著一個LED屏的新紀元正在開啟。
(第六)在技術創新深度和廣度不斷發展的背景下,2020年LED大屏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轉變。如洲明科技,進入巨量轉移技術階段,則必然要求其與LED晶圓企業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此前,擋在終端企業與晶圓企業之間的封裝環節被“巨量轉移”消化掉了。在如,康佳投資的重慶項目正式量產:此前只是做終端大屏的企業,進一步向上游延伸、彩電系企業進步涉足LED大屏市場,成為趨勢。
(第七)彩電企業,如三星、康佳、京東方能夠在LED大屏圈掀起多大浪潮嗎?這個問題,與另一個問題的答案一致:即在2020年led大屏技術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如P0.4的2K產品,這些突破極限的新技術“做什么用”、“面向什么市場”成為行業最需要思考的問題。其中,直面彩電、進攻家用大屏,是顯然的思路之一。或者說,彩電企業的LED大屏,本質不是要進攻LED大屏企業的傳統商用與工程市場,而是要“保衛”自己傳統的彩電市場——LED大屏行業在消費端、商用和工程端的全面開花,形成不同類型企業的市場犬牙交錯格局,顯著改變了行業競爭的橫向態勢,并有可能重塑產業未來格局。
總之,2020年的LED大屏市場,既有市場銷量、尤其是歐美市場銷售與需求深受疫情制約的一面,也有技術創新加速爆發、市場參與和目標市場創新更為深入,這種長期的、不受疫情短期因素左右的戰略性突破。這讓2020年的LED大屏行業喜憂參半、更具結構性和碎片化,也將為未來市場打定基礎的情況下,消磨其行業發展軌跡的確定性。
2021年的LED大屏,后疫情和成本創新是關鍵
(第一)2021年LED大屏行業的走勢核心因素依然取決于疫情。從國內看,沒什么可擔心:我們在全球絕對第一的防控能力下,又增加了疫苗這個新武器,雙倍保險足以保障2021年國內LED大屏市場恢復正常——顯著強于2020年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從國際市場看,好消息也要更多:疫苗的出現,必然使得疫情趨勢出現逆轉。或者說最壞的時候已經被拋在了2020年。同時,歐美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也會從更多的向需求端傾斜,轉變到支撐“生產端”復蘇。理論上,歐美經濟將隨著疫苗使用在2021年下半年進入后疫情時代。針對經濟“復蘇”的一系列新政策,必然導致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可以“小小”的期待一下。
(第二)特別是對于“貨幣政策”的轉變,國際市場必然表現出“上下半年的分水嶺”效應。即從2020年歐美政策主要保障封鎖下的民生問題的政策框架,轉變成2021年“后疫情恢復期”的“保障經濟復蘇”和“供給端成長性”政策。這顯然更有利于LED大屏這種目前緊扣商業與工程應用的顯示產品門類。尤其是,疫苗下的歐美經濟恢復,文旅市場、消費經濟的活躍可以期待,歐美LED大屏的主要成長空間即將從“疫情封鎖”中走出來。這對于比較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內LED大屏產業將是好消息。
(第三)但是,疫情逐漸進入“全球疫情后時代”,不能解決LED大屏自身面臨的技術性、創新性結構化問題。即mini-led和micro-led能否大規模在市場中落腳:例如,蘋果的mini-led背光產品、以及micro-led屏的智能手表能否如期赴約。百英寸mini-led技術的4K家用電視機化LED大屏,能否進一步突破價格線,進入市場成長的新階段。以P0.9為代表的新標準的LED屏,在工程市場對上一代產品的替代,能否更進一步——在性能領先上,實現價格成本的可比性。以及,三星等的所謂新體制彩色化技術LED顯示屏,能不能下線量產……
2020年,LED創新領域該出來、能出來的產品技術形態都已經齊全。”站在這一技術節點上,2021年的任務顯然更多的是讓“成本”更親民、讓“工藝”更成熟、讓“市場”真正打開:或者說,2021年行業最大的期待是,LED顯示能不能在數年技術創新上,形成新的“成長空間”、開拓新的“增量天地”。
(第四)新技術和新入局者,在2021年將不再是LED大屏市場的“增量”因素,但是卻會扎扎實實的成為“競爭性”因素。過去兩年布局LED新興顯示技術的那些新品牌,必然也看中2021年“新技術”可能會落地的機會。這讓行業的橫向與縱向調整,必然更為深刻。結合疫情帶來的行業格局已經更為結構化和碎片化的大背景,2021年的LED大屏競爭將“空前激烈”。
(第五)當然,2021年LED大屏行業也會有技術端的確定性好消息。這就是mini-led背光源液晶電視的大規模上貨。近年來液晶電視的發展向大屏HDR需求前進。而配備更高密度的背光燈珠是高等級HDR應用的基礎。特別是,在近5年發展證明OLED電視規模上量困難的背景下,如何讓液晶電視效果更好就成了“能上量”的高端電視唯一選擇。
即,無論mini-led帶給液晶電視的效果提升有多少,這都是必須拼的一個技術點。因為液晶彩電創新的進化樹,還剩下的科技點已經不多了。2021年液晶顯示進一步點亮mini-led背光這一技術點,必然擴大整個mini-led產業鏈的需求規模——“規模上去了,成本才可能下來”:因此,mini-led背光的大規模應用,是對整個LED顯示產業的好消息。
不會比2020更壞!”這是目前LED大屏行業對LED顯示2021年發展格局的基本期待。對抗疫情有疫苗、新技術規模化有液晶背光開路,兩大確定性之下,在結合新技術的進一步體驗突破、成本的下降,2021年會成為LED大屏行業的“向上”升級年,是大概率事情。
用確定性戰勝不確定性,緊抓雙循環
(第一)2020-2021年LED大屏行業最大的變數圍繞疫情展開。即圍繞黑天鵝帶來的不確定性展開。這一市場格局超過所有企業的“戰略規劃和預判”。但是,看似平等的外部沖擊,其實對不同企業的影響也不一樣:產品競爭力高的企業,總是能夠狹縫中找到更多的市場需求,贏得競爭基本面。并基于弱勢的成長空間壓縮效應,提升自己在整個產業中的分量占比。即,以我為主、以來核心競爭力,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好武器。
(第二)在疫情影響下,更大的經濟變數也在形成。例如,5G產業,在國內的建設空前加速。這將帶來數字化社會的提前到來、帶來新型視頻應用和制作的應用新體系的加速到來。比如,2020年XR技術為基礎的LED屏背景影視制作需求,就依然在高速成長——甚至是疫情下的加速成長。“中國市場的確定性、5G智慧時代、數字社會需求的確定性”,行業人士指出這將是本土LED大屏企業的“基本盤”和“核心信心”。
(第三)同時,全球產業鏈進一步向數字技術前進是不可阻止的趨勢。這其中智慧顯示的應用是必然需求。這是宏觀歷史過程中的確定性。且中國LED大屏產業依托,1.國內5G領先帶來的應用端創新領先、2.國內LED產業鏈完整性和micro技術等的領先帶來的供給端創新優勢、3.國內作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的需求規模領先,可以說手握“雙王+四個二”的好牌,理應在國內外雙循環下有“雙重的自信”。
(第四)在后疫情時代——疫苗的到來,病毒的末日已經可以看到——歐美經濟復蘇離不開“數字新消費”的提振。這是一個時代性的、全球性的“數字社會加速浪潮”。且這一變革點即將在2021年中期開始呈現。這將有益于工程和商業顯示的長期發展,必然對LED產業是長期的市場需求定心丸。
(第五)當然,變與不變下,LED大屏企業的競爭都必然要以創新為前提、以全球化為成長方向。“中國創新的全球輸出”這一路線,是LED大屏產業內循環與外循環相結合的基本點。也正因如此,LED大屏行業的未來競爭必然擁有“規模主導”的巨頭效應。特別是mini和micro技術帶來的更高門檻,正在對國內LED大屏產業展開一輪洗牌:疫情加速了這輪洗牌,也催生了2021年新競爭格局。
(第六)2021年的LED大屏行業競爭,必然向“正常回歸”、向“集中過渡”,同時也會間雜產業鏈與合作生態的重構、新品牌的加速發力。即對疫情影響和疫情遺產的“再整合”,將是2021年LED大屏行業市場競爭焦點。且,micro新技術,對新市場的開拓性、對新品牌的熱烈吸引、對中小廠商的高門檻性,也將在技術端重塑行業基本格局。
綜上所述,LED大屏行業走過了跌宕的2020,并孕育了復蘇的2021。疫情轉折點隨著疫苗的出現而到來,行業市場的創新成果與未來的市場復蘇共振,在全球LED顯示產業會激起怎樣的浪花,需要更多的想象力。這種特別的變遷因素,與5G為代表的數字智慧社會的形成,必然產生歷史性共振,LED大屏企業的價值也更將進一步升華,這也將賦予2021年更多更深層和長遠的轉折點意義。